第一百六十八章 鹄举万里、一飞昊苍-第2/3页



  曹叡闻言,嘴角依旧泛起了一丝冷笑,他拍了拍三下手掌,一名殿外的内侍便进了大殿。曹叡将那份名单交到了内侍手中,吩咐道:

  “你去,教颖考【何曾】、长思他们,立即找到名单上这些人,给朕好好考较一番,看看他们究竟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之士。半个时辰之后,你来此处答复!”

  那内侍领了旨意,立即出殿去了。

  就这样,曹叡又与许允随意聊了些琐碎事情,不多时,那内侍已然进殿来了。

  “启禀陛下,阳武亭侯和长平侯已然考较过了这几名吏员,说这些人中有数名英才,其余的虽不算奇人才士,却也算中规中矩。”

  皇帝听了这话,点了点头。此刻,君臣二人心中倒是都松了一口气,曹叡虽然忌讳营私结党,但他爱惜许允之才,也不想再多杀人,如今这个结果,倒是正合他意。

  曹叡早就注意到了许允身上那件洗的发白的襌衣,他走下了台阶,亲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许允:

  “卿非但有才识,更是个清贫忠直之臣呐!来人,取几件新的襌衣,赐给士宗!”

  许允听了天子的话,心中早已受宠若惊,此刻许允拜服于地,哽咽着说道:

  “臣,定以七尺之躯,为大魏殚精竭虑,至死方休!”

  ————

  此刻,许允府上,除了许允的妻子阮氏,上至六十岁的老母亲,下至府上厨娘仆役,见许允被校事府的虎贲带了去,心中都觉的许允此番是凶多吉少了,此刻,许府上下是一片哭泣哀嚎之声。

  而泰然自若的阮氏此刻则安慰着许允的老母:

  “娘,您勿要忧虑,许郎不过去去就回。”

  阮氏说完,便亲自去了后厨,开始为丈夫熬起了粟粥,她想,待会丈夫还家,应该正好到了用晚膳的时候了。

  就在许府上下合家哭泣之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堂外传了进来:

  “尔等哭甚,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阮氏听到了丈夫的声音,脸上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容。

  ————

  过了数日,安享了大半年太平日子,又主持完皇太后郭女王丧礼的曹叡,再次从校事府的查探下,接到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消息。

  那就是辽东的公孙渊,近些时日又有些不太正常的举动。

  本来以这些年父皇和自己攒下的家底,要卯足劲儿一鼓作气灭了公孙,也不是什么登天的难事。

  此刻让曹叡为难的,是公孙渊只搞暗地里的小动作,而不是正大光明的起兵造反。

  要知道,辽东四郡与北方鲜卑接壤,又与东吴有海路相接,倘若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就贸然出兵,只怕会让边境民心大乱,届时鲜卑、东吴、蜀虏要是一同作乱,自己只怕是会被搅得安宁不得。

  因此,此刻曹叡要做的,便只有两件事情,一,是派遣猛将重臣驻守幽州,确保公孙渊一旦作乱,幽州北境随时可以坦然应对;二,便是引诱,他想引诱公孙渊自己提前露出狐狸尾巴。因为如果自己任由公孙渊暗中慢慢积蓄力量,那到时候反而不好对付。

  幽州刺史王雄王元伯,自然是一员可堪重用的大将,但近日,年事已高的王雄旧病复发,已然告老还乡了。因此幽州刺史这个重要的担子到底交付给何人,一时之间倒成了曹叡的一个大难题。

  曹叡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想起了自己的得力臂助,从自己少年时便追随自己左右,如今在荆州担任刺史,磨练了将近一年的毌丘俭。

  ————

  此刻的荆州,在毌丘俭和夏侯儒的治理镇守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还算平稳。

  杜挚,是毌丘俭的同乡好友。早些年,他举孝廉得以担任郎中,后来又补了校书郎的空缺。

  此职务清闲无事,本是乱世中的美差,但杜挚偏偏是个心比天高的人,自然不满于现状。

  他与毋丘俭乃是乡里亲友,毌丘俭新升任为荆州刺史,杜挚自然希望得到他的援引。

  此刻,荆州刺史府内,毌丘俭正看着一封从洛阳而来的信笺。

  这是夏侯玄寄来的信。毌丘俭依旧像往常一样将近日荆州发生的奇闻异事,以及边境敌国的动向一一写在了信中,这才将信封好,寄去了洛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