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王瞎子-第2/3页





        果不其然,当天欢喜的场面变得异常凝重。

        就是马六那条船在东沙河与西沙湖交界入口处翻了,上面的三个人都淹死在河水中。

        直到第二天才从东沙河中被打捞出来。

        船被冲到西沙湖中,而尸体却逆流而上,飘荡在东沙河岸边。

        这次翻船,处处透漏着不寻常。

        从那以后,王瞎子顿时名声大噪。

        马六心有余悸,若是当天他也上船,死的人怕是又要加一个。

        王瞎子的名声,有一大半也幸亏马六给他宣扬。

        从王瞎子成了马六的救命恩人之后,马六便时常将这件事情挂在嘴边,而且唯王瞎子马首是瞻。

        甚至于,王瞎子现在所住的院子,当初这块宅基地村里不给批,多亏马六软磨硬泡,舔着脸厚颜无耻的才央求着王大光点头。

        当然,王大光也欠了王瞎子一个人情,那一次也算还了这个人情。

        那个时候,东莎村的祠堂还不是现在的王家大院。

        王大光有意占据此处,但又不好主动提出来,所以才找了王瞎子,对祠堂有了一番盘算。

        东莎王家祠堂算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了。

        毕竟在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那场运动,北方地区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

        祖宗牌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如今北方已难见祠堂。

        可惜,东莎的祠堂最终也毁在了王大光手中。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一座祠堂的大小,意味着一个家族是否兴旺,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普通百姓的民宅规模大,越有权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

        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一个家族光宗耀祖的象征。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同样还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

        一旦有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王大光自从担任东莎村村长之后,他就一直有这种想法,因为祠堂代表着王家家族的正统,他的野心不仅仅是村长,还想在名分上染指王家的族长之位。

        封建的官威主义根深蒂固啊!

        有祠堂在,东莎村就一直都家族。

        可惜,这一切都被王瞎子和王大光给毁掉了。

        因为王瞎子声名鹊起之后,四邻八乡的人都十分敬畏他,他说过的话,大部分人都会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