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水陆并进-第2/4页
“工人的福利待遇不错,逢年过节都有额外奖金礼品发放,不仅他们不会走,就算赶他们也赶不走。”吴涛解释道。
到了东博堡城郊,吴涛指着车水马龙的官道说道:“武宗长主请看,那些马车、牛车都是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多数都是东博堡持有,城际短途低速使用牛车,远程跋涉快速使用马车,牛马使用头数按车辆档次配置情况,有单头和多头,根据客户个人消费需求准备相应车型供其使用。”
“你们有没有搞垄断经营,让其他想做车马服务的人无法插足?”洪武宗警醒地问道。
“没有,东博堡虽然财力雄厚,车马服务业务成熟,但没有店大欺人,其他人想做车马服务,东博堡在技术上对其免费培训支持,在物力方面前期免费赞助车辆供其拉客使用,待其拉到客人赚钱后分期付款。有人想加入我们车马服务,都需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才予以录用。”吴涛详细讲解道。
“下一步,我们城中通行除了有抬轿业务外,准备开拓脚蹬三轮车业务,丰富出行业务供客户多种选择。”吴涛接着汇报道。
洪武宗连连点头称好。
来到东博堡接待厅,洪武宗等人坐下用餐稍作休息后,对吴涛说道:“我们先去江边了解漕运情况,再到海边考察海运事宜。”
“好的,恳请武宗长主让与您同来车马和仆人们就留在堡内休息,改乘东博堡车马前去考察,顺便体验一下东博堡车马乘坐感觉,届时考察完毕回来,再乘坐您原来车马离开,妥否?请批示。”
“好,就按你的建议出行。”洪武宗欣然接受道。
前去考察漕运路上,吴涛向洪武宗及冷剑利刀四人说道:“舟船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为了捕鱼、打猎的需要,已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后来又把砍下的树干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周易?系辞》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其所谓“舟“,即独木舟。造出独木舟的同时,人们又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载人行驶在水面上,这样,又制成了木筏。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也更容易,于是,人们在水上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受木筏的启发,人们又陆续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这样,独木舟和筏子便成为我们祖先最简陋也是最重要的渡水工具了。”
“关于漕运,《左传》上所记载的“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日泛舟之役”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缺粮,向秦国求救,由于走陆路遥远难以顺畅通行,秦国丞相百里奚安排用大木船装满数万斛粮食,再在河道两岸安排纤夫拉船,终于把粮食顺利送到晋国,晋国百姓得救后,饭前都要唱赞颂百里奚的歌之后才吃饭。这是最早记载有关漕运的故事。”
“公元763年,晚唐时期。刘晏被唐代宗任命为转运使,负责恢复漕运,以期给大唐的战后重建注入强大活力。刘晏上任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亲自乘船考察淮河、泗水、汴河、黄河等各漕运河道的水情及三门峡的险情,并疏通运河。”
“后来,人们渐渐取消人力拉船模式。比如车船,就是用人力通过机械传动结构作为船舶前进动力的船。在船的两边装有轮子,人在船舱内踏动传动结构;船舷两边的轮翼就飞快地转动击水,于是船就前进了。既可进,也可退,操纵方便,而且航速很快。它摆脱了风力和风向的束缚,比起一般的舢版与帆船是优越得多了。再加上船上的武器配备和优越的航速,用来作为战船,再合适不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