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封山村的真相
或许因为昨天晚上封青冥破了这里的局,因此整个庙,甚至整个村缭绕数十年的阴气,就宛如打开了一个豁口,全部都疏通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阿婆执念消散的原因。
村尾的正庙里除了两个官偶立在正堂上,并没有其他惹人注意的地方。
但我跟白渊环顾走了一圈,倒是在正庙的后面发现了一块碑文,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不过我才疏学浅,加上这些字和普通的汉文不一样,我根本就看不懂碑文上写的是什么。
白渊擦拭碑文上的灰尘,凝神看着其上那些歪歪扭扭如火星文的字迹,对我说道,“这些藏文!”
“藏文?”
我有些吃惊,白渊说的藏文,应该是西藏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字。
但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封山村,这种地方怎么会出现藏文,难不成这个村子跟西藏有什么关联?
或者说曾经是搬迁过来的?
这个也太不符合实际了,毕竟相隔十万八千里。
白渊蹲下身,拖着下巴仔细观摩了好一会儿,才对我说道,“以前为了看藏经和小乘佛法的时候,我倒是学过一些藏文,但也不过是皮毛,这上面的东西,我只能看懂一部分。”
“上面写了什么?”
我赶紧追问。
白渊说道,“关于封山村的来历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不过其中一部分我只能自行揣测。”
说到这个村子的来历,我一下就来了兴趣,好奇曾经这里发生过什么事,包括这里的习俗和经历。
“你快说说。”
我催促的问道。
白渊沉默里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应该怎么给我翻译,或者是该从何说起,犹豫了一下便对我说,“这碑文上有一处我看不懂的地方,上面记录了这个村在宋朝就已经存在,当时人丁兴旺,但是后来,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相继死亡,导致村里集体搬迁。”
白渊说到这里的时候,陷入了沉思,似乎想不通这里,但是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对藏文一知半解的缘故,其中一部分看不懂,所以才会不明白上面为什么会这样写。
封山村在宋朝就存在的话,当时如果相继搬迁,就不会有村庙里这两个穿明代官服的官偶了。
这里是一个漏洞,但光靠这样想是没有所以然的,我让白渊继续说下去,看看后面写了什么。
“封山村,即是封门绝户的意思,即男人娶不得媳妇、女人不生孩子,因为人鬼同局,人死不出村,因此沟沟有遗骨、弯弯有阴魂。所以也称为幽灵谷。”
白渊皱着眉头说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对藏文一知半解,很多看不懂的缘故,直接选择跳过了一大段。
“但是,这上面提到了关于这个村子世世代代数百年怨念的真相,还有关于两位官偶的真正来历。”
“村子数百年的怨念?”我满脸吃惊,“村子变成如今这样,难道不就是因为两个官偶受到了香火之力,已经修成了鬼仙,是他们俩让村民看戏,勾走了全村的魂魄吗?”
“是,但也并不完全是。”白渊转过头盯着我,“你还记得刘阿婆跟你说过关于封山村曾经发生过的事吗?”
“怎么回事?”
我连忙开口说道,总感觉这里面好像还有什么我不了解的疑点在里面。
刘阿婆跟我说过,村里每年供奉阴仙,包括粗略的跟我提及过两个官偶身前的身份来历。
不过在刘阿婆阐述里,多半都只是说了村里曾经的变故,并没有详细的说整个村的渊源和来历。
白渊郑重的开口说道,“她可能是不知,也或许是刻意隐瞒了整个村的罪行,知道为什么双圣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吗?按理来说,受了村民这么多年的香火虔心供奉,无论如何都不会对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一点疑惑,我也一直想不明白,当初刘阿婆说过以后,我就一直思考,我的潜意识里,是因为鬼这种东西,可能修行的时间长了,就会走火入魔。
毕竟靠香火修行很慢,很多鬼都是为了道行而剑走偏锋。
但是很明显,这其中的真正原因跟我想的不一样。
白渊重新把目光放在了碑文上,低声地对我说,“这件事说起来,要从明朝说起,元末明初因为朝代更迭,战乱纷飞,硝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那时候为了逃难,很多人颠沛流离,逃离京都,很多地方吃不起粮食,在那个年代的时候,有百姓来到了这个地方定居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