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毕业入职,谆谆教诲解我惑。



        在家呆了一个月,杨英收到青阳市组织部的公函,让他在2004年10月10之前到青阳市政府报道。

        杨英和夏菲菲在10月8日下午赶到青阳市,先找了个宾馆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8:20就到了市政府大门外,简单整理着装之后跨入了市政府的大门。

        接着就是办理入职手续,跑了好几个部门,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拿到工作证和宿舍钥匙。

        夏菲菲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宣传口的招聘,被分配到了市委宣传部  ,而杨英则分配到了市政府秘书处。

        三个月后,杨英被借调到息烽区,成为副区长王东生的秘书,倒也引得处里一些人的腹诽,暗地里说了不少怪话。

        王东升出生于六十年代,是一个地道的关西大汉,说话声音洪亮,做事雷厉风行,一身军人习气极具个人特色。

        因为王东生主管农林牧副渔,杨英就必须跟着领导跋山涉水,经受风吹日晒,半年下来,杨英身上的书卷气被消磨殆尽,脸被晒成言谈举止也有了几分雷厉风行的样子。

        杨英自然也学会说一口流利的秦片,辖区2个乡、7个镇、9个街道  ,共22个社区、111个行政村、1038个自然村他跟着王东升跑了六成,因为传达命令又跑了三成。

        息烽区别的方面杨英不敢说,但只要涉及农林牧副渔,他心里明镜似的,但是他的心情却很沉重,息烽东邻长安、咸阳,西连平凉,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长约49.7公里,东西宽约31.8公里,总面积1052.84平方公里,是青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陇东的交通要道,冠顶明珠。而这样的地方就是发展不起来,竟然是全国贫困县。

        此后一年时间,杨英一边跟着王东升奔走各方,下班之后整理脑海中记下来的息烽物产和区位优势,又联系陇省农科院的教授亲自到息烽采集水土样本,模拟一些经济作物种植的可能性。

        2007年换届,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东升升任息烽区区长,杨英继续做着王东升的秘书。

        五月下旬,杨英找了个机会,把自己花费两年多心血写成的《脱贫致富,息烽暨陇东发展的浅见》呈交到王东升的案头。

        王东升看着两个档案袋,一个只有薄薄的几页纸,一个却鼓鼓囊囊,看样子不下百十页。不由得笑着摇头:“杨英啊,你跟着我快三年了吧?”

        杨英踏实的坐在沙发上,恭敬的回答:“王区长,不到两年半,但是我跟着区长学到许多东西,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

        “混小子!又没有外人,叫什么区长!叫叔!你能沉下心来做事,我很高兴。你的名声我以前也知道,是个好苗子,我一直想问你,你为什么在毕业后来陇东?我听说当时有一位副省长直接点名让你去做他的秘书,而以你的学识和当时的影响力。来青阳,屈才了!”

        杨英脸上泛着一丝笑容:“这一点是我辜负夏省长的厚爱了。息烽是我们陇东的粮仓,当时可能是我有些杞人忧天了。王叔,我说的话出了这道门我是不会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