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复盘(三)



庆历六年,庆帝掌上明珠锦绣公主和世家嫡长孙韩玮定下婚约,庆帝本就出生草莽,自然要为女儿寻一门极为体面的亲事。这一年,锦绣公主八岁,韩玮六岁。

        一年后,庆帝亲征南梁,败在陆济将军之手,身死国灭。宣德侯趁势而起,宣国建国。宣国礼待庆帝族人,锦绣公主改封郡主,过了及笄之年嫁给了韩玮,但两人成亲多年一无所出。后来,韩玮携妻自洛城迁入上京,母亲与妹妹则留在洛城。但韩玮常年驻扎军中,锦绣郡主独守空房。

        九年前,韩玮相中一平民女子,纳入府中为妾,留在洛城侍奉高堂,一年后,为韩玮诞下长子。次年,锦绣郡主为韩玮诞下嫡子。然韩玮无事不至上京,却常归洛城,锦绣郡主嫉恨,携子返回洛城,毒杀韩玮长子,却被人赃并获,下狱自杀。韩玮将妾室扶正,把嫡子送回上京。韩夫人记恨锦绣郡主杀子之仇,难免苛待此子,韩老夫人和韩将军也不加理会,此子的处境便越来越差……

        “哥哥是认为韩夫人与此案有关?”江韫问道。

        江衡道:“我不知道,韩玥对韩夫人的评价,只有五字‘非等闲之辈’。案发后第二日,韩夫人恰巧到了上京,又恰好怀了身孕,虽然她进京后,日日入宫啼哭,肯求尽快捉拿凶手,但也不得不让人生疑。”

        “韩将军统帅的平南军威慑南梁,南梁人想来对韩将军心怀怨恨,寻机会杀其子并不奇怪。”江韫继续说道,“韩府尚且只有几人,韩家别院想来更是无人打理,那南梁少年想必极为了解韩家,才躲到了他家别院。两国交战在即,若韩夫人当真与南梁暗通款曲,南梁在上京行事明面上应当彻底避开韩府才是,否则暴露双方关系,岂不是得不偿失?”

        江衡点头答道:“妹妹说的是,我也只是有些疑心而已,并无任何证据。”江衡微微停顿,继续说道:“我们再说被杀的第二人,水果店的老板娘,羽林卫在她家屋后地窖抓住了那中年人。值得一提的是,那家人上有高堂,下有子孙,也算是一兴旺之家,但被杀的老板娘,恰好身患绝症,命不久矣,她一死,倒是洗脱了他家私藏逃犯的嫌疑。”

        “这样听来,凶徒杀人皆有缘由,并非随机,他至少应该不是毫无顾忌滥杀无辜之人。”

        “但愿如此。”江衡答道。

        “那彭侍卫所推测的,凶徒向羽林卫挑衅的说法就站不住了。”

        “这倒未必,我认为凶徒的确在监视羽林卫动向,所以才能及时发现萧陵设局,才能抓住时机刺杀父亲。”

        “我不明白,萧陵怎敢如此大张旗鼓地谋害父亲?不管结局如何,他难道脱得了干系?”

        “萧陵为人阴狠自负,他的如意算盘,我也能猜到一二。那凶徒若配合萧陵刺杀父亲,此事明面上便是南梁所为。刺杀若然成功,骁锐军必然不安,若无确凿证据,皇上不会轻易重罚萧陵,毕竟宁国公统帅禁军,禁军不能军心不稳。若然那凶徒不参与或者刺杀失败,围攻的黑衣人没有活口,羽林卫虽然围而不攻,但毕竟没有直接参与,父亲无事,又没有萧陵设局的证据,萧陵也不会被重责。”

        “方忆安。”江韫默默地听着哥哥说话,忽然灵光一闪,“萧陵必定在方忆安一案动了手脚。方忆安案如此异常,多半并非那凶徒所为。萧陵小心提防,恐怕因为此案就有他设局刺杀父亲的证据。没错,如果方忆安并非那凶徒所杀,或者并非死于一剑封喉,那歹徒听到假消息,必然关注羽林卫动向,观其有何图谋,才能及时配合萧陵刺杀父亲。不仅如此,歹徒一天杀一人的说法已然深入人心,歹徒既已杀过了人,上京城百姓都放松了警惕,父亲和我也难免受此影响。但方忆安一案事关南梁,萧陵多半也不能未卜先知,是以他临时起意,想得并不周全,以至于留了证据在自己手上,现下恐怕也不好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