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半路杀出个陈咬金



  搭上朱标这条路,朱标则开始送出自己的交情。

  从座位底下拿出一长长的木盒,当着李景隆的面,打开后道:“据闻此物是王保保所用之佩剑,去岁吾从一胡虏商贾手中所购得,具体是与不是吾也认不出来,只能是送与曹国公品鉴了。”

  王保保就是秦王朱樉正妃观音奴的哥哥,虽为北元效命,但无论是自身战力还是统筹指挥调度能力那都不容小觑,不少大明悍将都曾败到他手里。

  朱元璋一心招募,甚至把其妹子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可王保保一直都不为所动,直到死了也不曾有归附之意。

  对如此悍将,他所用过的剑戟之物自成了很多武将争相收藏之物。

  李景隆没推辞不要,掀开盒子拿出里面的佩剑,剑体出鞘,没什么寒光,也没什么特殊之处。

  不过,在这剑首之处却磨损的异常锋利。

  毕竟也是与武器打交道的,自是知此般磨损是于战场所耗。

  能以杀敌造成如此磨损,又保养如此得当,定非寻常兵丁所持。

  不管是否是王保保所用,此剑怕也是出于悍将之手。

  李景隆并未把其推于门外,合上盒子,回道::“那就多谢殿下了。”

  李景隆收了那就行,怕的是他不收。

  “宝刀配英雄,吾要没有相交的武人,与其让它落于架上蒙尘,不如让它发挥出该有的价值来。”

  朱允炆的意思显而易见,他身边无可用之人,李景隆将是他所能用的那个。

  李景隆与朱允炆也没什么交情,在朱允炆相邀赴宴的时候多少就已经能够猜出来朱允炆的用意了。

  他若不愿与朱允炆有牵扯,完全可以在朱允炆相邀的时候就拒绝。

  没有拒绝便过来赴宴,那就说明他对朱允炆还是有相交的心思的。

  佩剑送出,朱允炆不再多言一句求帮忙的话,只是指了指桌上的茶币去道:“曹国公,请。”

  这茶楼平日虽说所接待都是达官显贵,可朱允炆出身皇家,李景隆又与皇家关系密切。

  天底下上好的贡茶那都有机会品尝,此茶楼的茶再好对他们也没什么可稀奇的。

  朱允炆本就是为了送东西,在东西送出去之后,也没再与李景隆多待直接告辞离开。

  在朱允炆离开后,李景隆脸上温润如玉的微笑消失不见,从怀中掏出一张书信,又仔细端详了一遍,自言自语喃喃道:“燕王倒是料事如神。”

  之后,便又齐齐整整收了书信。

  若仔细看,便知那书信寥寥几言,写有若寻合,望应答。

  区区六字便已把所有前因后果串联起来了,远在北平的朱棣早就知道朱允炆要找李景隆了,是故早早给李景隆去了书信,让李景隆答应朱允炆的求助。

  朱棣与朱允炆那那是势如水火的关系,他能求李景隆帮忙原因可想而知。

  无非就是利用朱允炆去对付朱大福罢了。

  ***

  北平,燕王府。

  姚广孝一身僧衣,手里撵动着佛珠,嘴里幽幽道:“这个时间朱允炆应是寻了曹国公了?”

  姚广孝跟着朱棣,本想送朱棣一顶白帽子,以为朱标薨逝,他们只对付一个毛头小子朱允炆会容易很多。

  没想到,又蹦跶出的一个毛头小子,行事老辣,他和朱棣两个权谋都压不住他的风头。

  “朱允炆手里的底牌折的怕是没有了,若不重新寻武将支持,将来即便是宫变他怕也是无人可帮。”

  毕竟朱允炆这些年来一直在拉拢文臣,对武将的接触少之又少。

  其实按正常情况来看,朱允炆这般选择并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他是第三代储君,他皇爷爷定鼎,他父亲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过度,在他父亲手里便会逐渐把重点放到让百姓修养身息之上来。

谷侙  到时候武将马放南山,解下兵权,新一代勋戚无仗可打,每天提笼遛鸟牵狗打猎,这些富贵生活都需要朝廷来负担。

  到时候,这些人不想支持他都不行了。

  哪里想到中间突然出了变故,他父亲突然薨逝不说,还蹦出了一个比他更有继承权的兄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