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六十章 隔墙有耳



米高扬的眼睛继续盯着这个设计草图,或者说叫做素描图像也是可以的,虽然说秦宝山的绘画功底不怎么样,但是毕竟还是把这个飞机的外形给画出来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各自研制了自己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经过工程师的仔细研究,最终制造出来的这些飞机外形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他们都把发动机放在了飞机的尾部,把机头开出一个洞来,用来吸入空气。后来为了放置雷达,到了二代,三代机才改成两侧或者机腹进气的方式。其实机头进气的方式,应该是进气效率最高的了。

现在秦宝山的这个设计图,米高扬在不断地研究着,而且,米高扬越琢磨,就越是感觉到了其中的每一个设计,都是那么的科学。

看着米高扬这样郑重其事的样子,所以秦宝山也就只能再给他介绍几句了。

“由于没有了螺旋桨,所以我们机头的部位就可以空出来了。在机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放置大口径的机炮。只要有一枚炮弹能够命中敌机,那么就能够把敌机打的稀巴烂。”

在现在这个时代,导弹还没有发展起来,空战的主要武器就是机枪和机炮。西方比较喜欢使用机枪,因为机枪的弹道平直,瞄准起来更加容易。苏联喜欢使用机炮,威力巨大,只要一枚炮弹命中敌机,就可以把敌机打得凌空爆炸。当然了,缺点就是机炮的弹道会弯曲,瞄准相当不容易。

以前的时候,因为机头的前面有螺旋桨,所以想要安置武器非常不容易。

最好的位置当然就是螺旋桨的中轴线。把这根传动轴掏空,在里边布置枪管,机匣等零部件布置在发动机上。这样飞行员在驾驶飞机的时候,只要把机头对准目标,那么炮弹就能飞过去,这是最适合瞄准的,但是对设计和制造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把机炮装在这个转轴里边可不容易,因为机头前方都被发动机占据了,就算是找到了一个地方把炮塞进去,那么由于这个位置挨着发动机,非常的热,所以机炮在使用中随时都可能卡壳。

相比机头的位置,更多的飞机是把武器布置在机翼上的,这样就简单的多了,但是同时在机翼两侧的武器想要命中敌机,那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螺旋角时代的飞机,武器的布置各有千秋,却没有一个完美的布局,一直到了喷气式飞机的时代,机头被空出来了,所以机炮可以布置在机头上。这样让设计师们非常的趁手,让使用的飞行员也感觉到非常的方便。

不过,这个机炮的使用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各种各样的导弹就开始出现了,飞机设计师们甚至认为机炮已经没有用了,很多飞机上都不布置机炮了。

现在听到秦宝山介绍这几个机炮的位置,米高扬继续点头。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而且秦宝山随手就把安置机炮最合适的位置给画上去了。不仅仅方便布局,而且还方便地勤人员加挂弹药。

可见秦宝山对这款飞机肯定是投入了不少的精力,所以才能够这么娴熟的把飞机的各个部件都给画到准确的位置上。

画到这里,秦宝山差不多就画完了,他掏出来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印章,在嘴边哈了哈气,然后就在这个图画的右下角按上了自己的印章。

然后秦宝山把这张图拿下来,郑重的放到了米高扬的面前,向他说道:“米高扬先生,我也没有什么礼物,这张图画就作为礼物送给您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轻情意重。”

米高扬郑重的接过的图画来,对他来说,这个图画作为礼物比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因为这才是他最急需的东西。

原本是让秦宝山他们过来,只不过是想要把米高扬设计局的淘汰的生产线出口给中国。但是现在秦宝山拿出来了这种先进的喷气式飞机的设计方案,而且还提出派遣人员和他们一起研究,所以出口生产线的想法就只能落空了。

从绘图室出来,时间就已经不早了。米高扬说道:“各位,我们给你们准备了住所,今天就在我们的招待所住下吧。晚上的时候,我们会在这里召开一个晚宴。”

虽然没有进入莫斯科市区,但是即使在这里,条件也已经很不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