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金国汉臣-第2/3页
君子道穷志不穷,
人生自古有飘蓬。
文章笔下千堆锦,
志气胸中万丈红。
大抵养龙须是海,
算来栖凤莫非桐。
山东宰相山西将,
真把前功论后功。
寺内有位僧人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施宜生龙飞凤舞写完了诗,又看着他反复读了两遍,眉宇间流露出对自己的赞赏和惋惜。
见施宜生收拾笔墨要离开就叫住他,领他来到檀堂。
当时天爽气清,风和日丽。
僧人拉着宜生的手,迎着日光,眯着眼上上下下细看宜生。
对他说:“我擅长相面,刚才我看了你许久,现在又细看了你的相理,发现你相貌奇异,面有权骨,以后必致公卿之位。可是你臂上的汗毛都是逆向生长,而且覆盖手腕,日后必有叛逆之事。”
施宜生笑而不答,低头看自己的手腕,心里半信半疑。
他倒不在乎反叛,只在乎功名。
可是他在颍州做教授,每日尽在书本笔墨里打转,不见有出头之日。
公卿之事固然遥不可及,就是叛逆这类事好像都轮不到自己。
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佐之”,机会还真来了。
福建建州瓯宁有个名叫范汝为的人,全家贩卖私盐,其诸叔父皆有狠名,号称“黑龙”、“黑虎”,尤善格斗,常率数百人负盐横行州境。
后来二位叔父毙死狱中,其徒归附了范汝为。
被国事家事所迫,范汝为率众在吉阳回源洞造反,初时不过四十人,多是私盐贩子。
后来饥民纷纷参加,声势日盛,竟达万余人,数败官兵,并攻占了建阳城。
那时宋国正处混乱动荡之时,苗刘兵变逼迫赵构逊位,事败后退兵到建州,各路官军也随之入境。
金兵渡江南侵,宋国溃兵也进入福建。
福建本来山多田少,以“民贫”著称,兼以叛军、官军、溃兵均行劫掠,“粮食乏绝,死亡无日”。
因此情境,施宜生动了心。
天下大乱,群雄方可争霸。年代虽不太平,却正是胆大妄为者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自己能走上跟随安禄山叛唐的严庄和随黄巢起义的尚让的道路也不错,以此获取功名也不失为一种途径,于是施宜生就投奔了范汝为。
范汝为出生于盗贩世家,小时候也读过书,与施宜生谈得十分投机,二人相见恨晚,于是施宜生留在范汝为身边参谋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