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防疫合作(一)-第4/5页





    先转达了蒙古大汗的愤怒,蒙古使者先坐下来喘口气,喝了杯茶。接着说道:“宋国到现在还不满足,难倒还要继续西进北上么?”

    “当年蒙古灭了金国之后,不也没有满足,还是继续南下么。”熊裳率直的答道。

    能被当大国使者的蒙古人当然不白给,听了这话之后却也不再强辩。能让蒙古寻求和平的只有更残暴的大宋。能让大宋寻求和平的则是更凶狠的蒙古。当下任何语言都没用,如果蒙古能够在前线干掉几万宋军,就能非常有效的让宋军停步不前。他就继续传达忽必烈的消息,“大汗请宋国传授防治瘟疫的手段。”

    熊裳心中一阵欢喜。如果能达成这个合作,那就可以解决大宋人员撤离的问题。所以熊裳脸色沉稳的答道:“难倒蒙古瘟疫横行到不得不向大宋求助的地步。”

    “当然没有。”蒙古使者立刻反对。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

    ;“既然没有,为何要求助这个?”

    “宋国不肯么?”

    “倒也不是不肯。只是觉得很奇怪。”

    “我等很羡慕宋国的城市,得知防疫乃是城市很重要的事情。”

    ……

    经过一番废话,熊裳就把礼部的官员召集起来讨论此事。这次撤离的人有千余人,官员们也知道此事,众人都不敢表态。熊裳要求每个人都发言,第一个发言的侍郎就表示,“蒙古当时能扣住我们两名正式前去见忽必烈的大宋使者,到现在都没放人。万一蒙古扣住我们这上千人,我们怎么办?真的要打到巴格达么。”

    这发言充份代表众人心声。现在大宋距离蒙古万里之遥,如果大宋的人落在巴格达,那真的是难以拯救。更不用说看赵嘉仁的意思,大宋这边绝不会轻易停手。双方的矛盾在可见的十几年里面大概只会越来越糟糕。那时候就更没办法挽救大宋的外交人员。

    熊裳原本还觉得蒙古也许真的会因为防疫而低头,听后后面发言的一人说道:“现在我们不给蒙古人防疫知识,他们大概还没办法。如果蒙古人扣住咱们的人,用这些人的性命来要挟咱们,咱们那时候还怎么能给蒙古人防疫知识。”

    这下熊裳登时觉得心中一阵紧张,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的轻松。把蒙古人的底线拉到这么低的时候,熊裳已经感受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守信用乃是赵官家的要求,讲仁义乃是华夏的传统。不能用这样的想法去考虑蒙古人。

    基于蒙古和大宋两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熊裳第二天的晨会上就把蒙古使者的要求讲述了一下,并且表达了他的几个担心。

    “如果蒙古瘟疫爆发,会不会死很多人?”兵部的人说话的时候眼睛都有些闪闪发亮。

    众臣对这个说法也都挺有感觉。赵嘉仁却摇摇头,心里非常不爽。兵部的家伙看到赵嘉仁的态度,马上问道:“官家为何摇头?”

    赵嘉仁冷冷回应道:“我军正在收复华夏故地,冲杀在前的都是我军将士。若是蒙古国内瘟疫肆虐,我军深入蒙古境内,到时候先遇害的正好是那些野战军。你们想来是知道这里面的厉害吧。”

    军队一般分为卫戍部队与野战军两类,野战军无疑是军中精锐。听赵嘉仁强调野战军,兵部的家伙们一时没想明白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再一想,他们登时明白过来了。几个人头一低,不再说话。

    其他人也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吏部尚书刘猛忍不住笑道:“这么一说我才明白,虽然我们要杀蒙古人,却希望蒙古人各个都能干净卫生,让我们杀起来不会遇到麻烦。这也有些为难蒙古人了。”

    “哈哈!”好些重臣忍不住都笑出声来。

    赵嘉仁却没笑。医生们本能的就不希望瘟疫流行,即便是对蒙古人也一样。

    熊裳觉得经常能在会议里面长见识,譬如他就不会考虑到入侵一个瘟疫流行的国家会遇到多少危险。而且前线的军队一定是精锐的野战军,那种损失比想象的更大。不过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难倒大宋还真要援助蒙古人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