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经济合作(八)-第3/4页
吃完饭,女仆撤下那种小饭台。然后送茶。喝茶用的杯子好歹不是木质,而是陶器。船长本想溜走,可还是心有不甘。有些事情是必须见到伊予水军的头头赵鸣人才能谈的事情。耐着性子听着完全听不懂的倭国话,船长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拿起陶杯喝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会议结束,船前与赵鸣人打招呼。赵鸣人立刻引着船长前往密室,两人坐下之后,船长率直的开口,“我带了银币过来,咱们这里能换多少?”
“一千贯。”赵鸣人回答的爽快。大宋的银币自身有面额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倭国也被承认。倭国的大宋银币使用者们甚至非常欢迎这样的不同面额。现在的市场价,是价值一贯的银币兑换半两倭国产的白银。在大宋,一两白银兑换四贯交钞。这些白银可以直接在大宋那边兑换交钞和银币。是个利润很大的买卖。
两边确定了交易数量和交易时间,然后各自离开。赵鸣人松了口气,直接躺在了榻榻米。刚歇息没多久,有亲随来禀报,“到了和三好家见面的时候。”
在晚较式和谈一些事情,赵鸣人倒是无所谓,那些客人却不想被人见到他们和伊予水军勾结。譬如三好家的使者。在赵鸣人对面坐下,使者很不习惯的说道:“赵君,我们想让你们帮我们提供消息。”
“什么消息?”赵鸣人故意卖关子。
“如果幕府调集船只,你们总是能知道的。”三好家的使者答道。
“我们伊予水军可以得到什么?”
“那得看你们的消息值多少。”
双方这么讨价还价起来。赵鸣人真正想得到的只是三好家一个港口的进出使用权,但是三好家明显不愿意做出这样的让步,经过一番讨论,三好家的使者带着赵鸣人的条件离开。
赵鸣人再次躺在榻榻米的休息。在回来之前,赵鸣人也觉得留在本地的这帮人太蠢,这么多年都没办法改变大家的生活。等他自己在伊予水军当家作主,马感觉到村家的两代当家其实也没那么笨蛋。
和伊予水军有关的水军以及他们的家人,总数当然没有三十万,要是有三十万,便是无法击破幕府,至少也能攻下四国。即便没有三十万,十几万总是有的。海饭危险难测,风雨突变、暗礁、浅滩、暗流,几乎时时刻刻都会面对危险。不得不干这行的绝大多数都是穷人。现在赵鸣人要做的是让这十几万穷人生活变好。他感觉到的压力之大难以形容。
今天运来了千吨的物资,对于十几万人来说不过是几天能吃光的东西。然而赵鸣人却很感激,至少大宋的当权者肯投资。而倭国的当权者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船长回去的时候没带回去什么商品,他的银币兑换的白银严严实实藏在船长室的保险柜里。到了三韩海域,重新见到了灯塔的光明。瞭望哨扯着喉咙告诉大家这个消息,船的人们立刻都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有了灯塔意味着航线终于恢复到可知的状态。船长悬着的心也落回到肚子里。
船只抵达直沽寨后,电报送往杭州。杭州的礼部得到了消息,之后启动其他的审核流程。熊尚书并不关心这个审核,那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他身为尚书自有赚钱的门路,这种蝇头小利根本不会在他眼里。在熊尚书看来,贪渎是个极大的罪责。
如果想赚钱,得靠赵嘉仁给条路。所以熊尚书很在几天天发出的地海以及东罗马地区人员全部撤退的命令。这样的撤退甚至连船只都不要了,通通卖给当地人。这样的撤退不是简单的离开,大有离开了不准备回来的意思。熊裳知道,赵官家之前还挺想在东罗马那边掺乎一下。觉得欧洲也许是可以开发的目标。难倒赵官家觉得打不过金帐西迁的蒙古人么?
熊裳并不知道,在这个正式的撤退命令抵达君士坦丁堡之前,那边的人员也已经开始组织撤退了。大使决定自己不走,让其他人先走。所有人当坚持向东走东商路的是大使,既然大使留在君士坦丁堡,其他人决定走埃及。
船队运了人员,沿着地海出发。船只开到亚历山大港附近,见到港口的情况不对劲。瞭望哨仔细看了许久,这才告诉船长,“港口好像没什么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