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漠南兵临哲瀚原-第2/4页





        燕主慕容烈虽然本身识字不多、文化不高,但却是天生的战略家和战术家,因而立刻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正定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漠南诸部集结五十万骑南下,与江昊统率的镇虏军一部五万余人在哲瀚原爆发了众寡悬殊的大会战。

        大战爆发前,代州的燕军以部分兵力向西逼近,意图夹击西路楚军,因此江昊与吕光召商议之后,由吕光召督率雍北边军向东与燕军对峙,而江昊则率所部五万余镇虏军兵马北上迎击漠南大军。

        以区区五万与人正面迎战十倍于己之敌,纵然对江昊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江昊下令在此战中将所携带的炮火全部投入,不再为之后与燕军主力的战斗保留了。

        没有办法,如果没有了炮火的优势,即使对英勇善战的镇虏军来说,北夷骑兵也将变成可怕的劲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且,即使拥有了火炮的优势,但毕竟弹药还是不够充足,要想形成朔州那边对海西诸部的那种压倒性优势也不可能,所以在战术上也是必须十分讲究。

        张海、赵从义等虽然都是久历沙场的悍将,但对这个局面也感觉十分棘手。

        江昊略加思考之后,便定下了中央突破的战术。

        在火炮出现之前,北燕征服北夷诸部,主要也是采用弩炮的有限火力优势掩护下的重骑突破战术,常常能够以少胜多,江昊在这里就是照搬了燕人的经验。

        对于北夷人来说,这种战术几乎是无解的。

        一方面是因为北夷人缺乏弩炮、无法形成弓箭射程之外的火力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夷人缺少重骑兵,这种情况到了现在由于失去了定襄代三州的控制权而变得尤甚。毕竟,当年大乾汗国崛起、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候,重骑兵就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北夷人传统的轻骑骑射战术,骚扰可以而破敌不足。

        现在的北夷人,整体战力已经无法与大乾汗国时期相提并论了。

        虽然如此,以五万对五十万依然是几乎没有胜算的局面。

        要知道,北夷大军毕竟是骁勇善战的军队,不是内地那些乌合之众的乱匪可比。

        但在江昊的眼中,北夷人的数量优势并不可怕。如果楚军只是防守的话,那么十倍之众的北夷人自然是可怕的,就算是车乱战也能把凶悍的镇虏军耗死。但江昊却是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这样一来,大部分北夷人甚至都来不及与镇虏军接触,他们的核心部队就会被镇虏军的重骑击破、整个指挥体系会被瘫痪,届时再多的兵马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面对十倍之敌,哈要主动出击,这是需要无比的勇气的,不是一般的部队能够承受得住的。好在现在的镇虏军已经不是一般的军队,他们气势如虹、敢于面对任何强敌。

        若非如此,江昊也不敢冒险采用这种战术。

        大战伊始,北夷人就从两翼分兵朝向镇虏军的侧后进行包抄,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对楚军进行包围,然后再利用轻骑的机动力来消耗楚军的弹药,最终从四面八方展开总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