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漠南兵临哲瀚原





        不过在特殊的情况下,这种冷兵器作战方式依然是存在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武将在关键点上的冲杀则是常常可以发挥出扭转战局的奇效。

        现在江昊所要面对的这场战役就是这种特殊的情况,他打算采用的战术乃是集中大部分兵力做孤注一掷的拼死一搏,真正的战场其实非常狭窄,不需要如平时那样需要各级将官在各自的部位进行层级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将领的作用就主要体现在了身先士卒的冲杀方面,对于决战决胜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如张海等三人,无论在指挥作战方面还是亲自冲杀方面,都还是很厉害的,不过指挥作战的能力还是不能跟江昊比,当战斗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的驾御能力就未必够了。尤其是像此次战斗这样数十万人的规模、而且还要面对十倍之敌,整体上的指挥就不是他们能够担得起的,所以江昊只能选择了由自己来掌握全局,而把这三人作为刀锋来使用。

        当然,除了张海三人之外,还有一批官位在他们之下的将官,比如统制、屯长等等,也都是被江昊作为刀锋来使用的。

        这种情况也是武将带兵较之文官带兵更具优势的点之一,因为依靠他们的武勇常常可以做到以少胜多,可以使用的战术也更加灵活多变。而文官带兵的话就无法亲自冲杀,就算亲自冲杀其效果也远不如武将,只有少数文武兼备、弓马娴熟的文官才有这样的能力,身边还得有勇猛的护卫才行。正是由于目今大楚的军队以文官带兵已经十分普遍,即使是中高级武官也大多都“文官化”了,甚至基层官兵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也早已丧失。也就是像北夷人这种蛮夷以及燕军这种起自蛮夷的军队中还保留着浓厚的武勇之风,再就是北山系部队还保有武将当先冲杀的习惯。

        因此,北岭两路以及辽东路的大楚边军,在缺乏箭矢弹药的情况下,面对燕军和北夷人作战时就非常被动,常常被对方的劣势兵力击溃。

        但镇虏军就不同了,全部都是悍将领兵,绝不畏惧近战。

        江昊这次使用的这种孤注一掷的战术,也就是在指挥镇虏军这种部队时能用,要是带领正统楚军的话,这种战术就是取死之道,因为在懦弱的各级领兵官的带领下,部队会很快就崩溃而陷入全线失败。

        所以,北边的楚军作战,一向都是依据城郭阵地稳扎稳打,极少会冒险出击。而这样的战术就非常被动,常常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而被对方打的顾头顾不了腚。

        就算是让江昊去带领那样的军队,怕是也没有办法破敌制胜。

        因而大楚的军队对于后勤的依赖极其严重,是制约其作战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对于一向习惯了与大楚北方边军作战的燕军和北夷漠南诸部来说,遭遇了镇虏军这个楚军中的异类,则是变成了他们最大的劣势,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他们的失败。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