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皇宫里的冲突-第2/3页
今天,就要决定到底是由谁来继承这大楚的帝位。
其实结果早就定了,只能是郑王闵栩钧。
小皇帝的帝位不会被承认的,奉圣的年号当然也不会被承认的。
所谓“奉圣”,这个“圣”指的就是阎氏,这样的年号当然不能承认,不然将会是大楚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在决定了帝位的归属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决定,比如大行皇帝的出殡仪式,太子的尊号极其丧礼的规格,还有对于那些逆党的处置决定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有功之人的封赏。
对于先太子来说,普遍的倾向是承认之前“昭武皇帝”的追封,毕竟先太子的声望实在是太过隆盛了,新帝可以借此收割一波民心,何乐不为?
本来,如果太子妃和小皇帝也跟着阎氏一起“**”了,事情就简单了很多,但现在却没有,那么太子妃被尊为“昭武皇帝”就成了必然,而小皇帝就算不可能继承大位、但一个亲王之封却是跑不了的。
亲王还好说,出宫别居即可,但作为“昭武皇后”的话,就不可能出宫。
虽然昭武皇后不可能再管宫里的事,但名义上宫里有两个皇后,确实是个麻烦。而且,这位昭武皇后又是新帝的嫂子,新帝和皇后要不要定省?
郑王的智囊林望远给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让昭武皇后带着被封为亲王的小皇帝去到西京的宫中居住颐养,大不了新帝往后没事别往西京跑就是了,这样就不会尴尬。
在林望远的心里,西京那里山高皇帝远,往后未必没有机会斩草除根!
其实,在郑王的心里,未必是要弄死这个嫂子和侄子,毕竟先太子对他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他的母妃死后的那一段日子里,没有先太子的保护,他也未必活得下来。
这不同于阎氏,阎氏是一定要死的!
所以,在他看来,只要阎氏死了,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
那些逆党里,当然还是要分别对待的,像蔡庸这种懂得大势的人,还是要留用的,往后说不定还有用处,当然降职是必须的。
还有很大部分是要重处的,甚至杀头的也不在少数。
至于阎世铎、阎世锋两兄弟,还有阎氏的那些族人,一个不留全部砍头!
这是没什么说的。
相信大部分朝臣也会支持他的这一决定。
毕竟阎氏此前得罪的人太多了,这帮没有根基、只是凭借阎氏而从底层一路爬上来的家伙,做事就是不知道留有余地。
江昊自然也在殿上,但他一言不发地看着那些激动的家伙们。
和他一样沉默的,则是一些关学系之人。
对于元老派来说,不是昭武皇帝继位而是郑王继位,这是一个意外之喜。毕竟,昭武皇帝重用的是关学系,在一些涉及各大门阀世族利益的问题上与元老派有根本的冲突。但郑王就不一样了,他是元老派扶起来的,不会与元老派在根本利益上起冲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关学系则不一样,昭武皇帝的英年早逝对他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目前无论是郑王还是元老派还不敢公然排挤关学系,但往后就很难说了。
在大家公认了要由郑王继承大位之后,由郑王的心腹和一些善于谄媚的官员带头,开始对郑王行起了三拜九叩、三呼万岁的大礼!
这种行为最终迫使那些本来不太情愿的大臣和官员也不得不跟风,最后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没有动,此人就是江昊!
说起来,江昊来到这个世界上,一路做到了万户侯、将军,却从未对任何磕过头!
这主要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皇帝,甚至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太子他也没有见过。现在虽然郑王被共推继位,但还没有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从礼仪要求上并不需要行此大礼。
加之此前发现了郑王的手下有灭杀小皇帝和太子妃以斩草除根的企图,这使得他对郑王的看法达到了极其不好的程度。
所以,他不愿意对着郑王磕头。
不要说现在尚未登基,就算真正登基了也不愿意!
当然,这里的大楚毕竟也不是蓝星上的清朝,平时大臣见皇帝也不需要行磕头的大礼,但一些正式的场合还是要的。
所以,江昊开始捉摸要找个理由离开京城,离这位皇帝远远的。
因此,当有人提出继续尊先太子为“昭武皇帝”,尊太子妃为“昭武皇后”并请昭武皇后移居西京宫室以颐养的时候,江昊的心中一动,当即有了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