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



        张小歌已经推测出,李愿一定是拥有”辩剑铃”的李家后人。突如其来的爆炸更加重了他对sk公司的兴趣。无奈,地下实验室已经转移,这条线索暂时无法继续追踪。他索性决定陪汪明贞去巴黎卢浮宫欣赏一下《蒙娜丽莎》。

        达·芬奇是汪明贞最感兴趣的艺术家,他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创作的《莱斯特手稿》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因为书中涉及的领域涵盖了绘画、音乐、数学、解剖、气象学、地质学、光学、力学等众多领域。

        汪明贞认为他最神奇和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一是他能够将所想的精准地构画出来;二是他能精准地解构各种事物,这也是他能横跨多个领域的根本所在。”  她一直想要破解这个谜题,直到”器魂仪”的出发,让她看了曙光,所以她才想去卢浮宫。

        小歌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后,表示全力支持。并计划在探测《蒙娜丽莎》后,就去意大利测测其他名作。

        《蒙娜丽莎》闻名于世最大原因就是她那神秘的微笑,但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它背后隐藏的故事,据传该作品经过了四次创作,人们一直觉得,达·芬奇一定是故意为之,为了隐藏某种暗示。二人这次去探测的目标,也源于此。

        他们来到画作前,先是欣赏了一番,紧接着,小歌便启动了”器魂仪”。为了让数据采集的更细致全面一些,他们花了一晚上为这幅画设计了一套探测指令。

        数据采集完毕,二人又逛了一小会,便急不可待地奔回酒店。

        将数据按照层、笔痕进行还原。首先查看了按照油画层进行还原的构图,这幅画确实包含四层,每一层的内容与官方报道的完全一致,也并没有发现什么隐喻。接着又查看了同一层的按照不同笔痕进行还原的构图,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在最外层,蒙娜丽莎的嘴型发生了多次的改变。

        汪明贞猜测道:”应该是唇语!”

        小歌竖起了大拇指,接着他们便按照意大利语发音对这些嘴型进行字母还原。然后,将这些字母输入电脑,进行排列组合,最后确定了一个单词--意大利语”天才”。

        小歌幽默道:”他在说咱们是天才!”

        汪明贞顿时感觉距离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解谜题又前进了一大步,她分析道:”这种方法一定是他最重要的暗语方式!他在称赞发现者,也就表示还要留给发现者更大的秘密!”

        小歌点头赞同到。

        随后,他们便购买了飞往米兰机票,这一站的终点站便是《最后的晚餐》

        为了保护它,每天限制了游客数量,要想参观需提前三个月预定。二人来到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花了高价从两个游客手上买到了预订票。走进大教堂,步行了十分钟,便看到这幅画在大厅北墙上的旷世名作。由于年代久远,画面变得模糊。但这并不影响数据的采集。

        回到酒店,看着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构画材料的年代分析,历经数百年的《最后的晚餐》已经被修补了无数次。他们也并没有发现达·芬奇留下的暗语。汪明贞略显失望地起身走向窗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