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怪兽片解构-第2/4页



这场战斗中钢铁侠的战队打败了美国队长的战队,可美国队长成功实现了护送冬兵的目的,钢铁侠却没能实现自己想要擒获他们的目的。

从战斗的角度看,是钢铁侠队赢了;

从任务角度而言又是美国队长队(听着有点拗口)胜利了。

包括最后的结尾大战,钢铁侠前一秒刚打败冬兵,下一秒就被美队打败。

而美队的实力又与冬兵相差无几,打败钢铁侠也是靠着冬兵帮忙。

从这里来看,钢铁侠虽然输了,但毕竟是以少敌多,那么输也就输得不丢人了;

而他能在对方人多的情况下战胜其中一个,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这场战斗就是既分出了输赢,又对双方的实力同时做出肯定。

当电影必须要给双方分出输赢时,无论《西虹市首富》的虽败犹荣,还是《美国队长》的各有千秋,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一点:

另一种角度的胜利。

从传统到反传统再到回归传统,虽然电影所讲的故事陈俗老套,观众也没指望剧情有多精彩,但在理应重视的戏份上,编剧着实对其重视有加,并为此花费了不少心思。

扯远了,回到《食铁兽》这边,双雄争霸是历史故事,编剧再怎么改不能把史实改掉。

即便蚩尤是主角,也不能说蚩尤战胜了黄帝。

改编不是胡编,细说不是胡说。

黄帝最终是赢家,这比金刚大战哥斯拉要难处理。

为啥呢?因为观众很明显会代入到主角蚩尤身上,败局的阴影一直萦绕心头,这种观影体验是非常坏的。

就像是知道诸葛亮的悲惨结局,然后去看诸葛亮的故事,心中难免悲怆。

刘导是怎么处理的呢?

蚩尤死了后,真正的主角食铁兽登场了,带着遗憾踩着血海而来。

这就相当于主角虽然输了,但是有兄弟帮忙找回了场子。

有没有很像前几年火爆的励志电影《激战》?两个主角前后上场。

先是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被打成高位截瘫,后边是张家辉饰演的程辉上场,把反派打爆。

这是很稀奇的一种剧情走向,中途换了主角,剧情难免割裂。

有人说,从一开始食铁兽就一直出场,而且电影名就是食铁兽,你自己代入蚩尤怪谁啊。

就像是《权力的游戏》,马王死了,龙妈才能走上女王之路。

你提前代入马王自讨没趣,很明显龙妈才是主角啊(不考虑终季大结局)。

所以说,刘导给大家玩了一个不太高明的戏法,告诉我们主角其实是食铁兽。

之前的双雄争霸就变成了黄帝和食铁兽争锋。

这就涉及到后边的怪兽和人的平衡问题,按下不表。

咱们再说说怪兽的部分。

回顾刘导的国产怪兽系列,我们不难看出刘导有心要拍出一套以娱乐为主、以满足观众期待视界为目标的电影系列。

那么,观众的期待视界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比较成熟的国外作品:

2017年《金刚:骷髅岛》上映期间,导演乔丹·沃格就曾表示,很多怪兽电影都是人类喧宾夺主,怪兽没几分钟,我不想拍这种电影,我会让金刚有充分的戏份。

事实上,在《骷髅岛》这部电影中他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从上述两个事例都能看出,制片方完全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也知道哪些老掉牙的窠臼会让人烦。

刘导也知道,他一次次地调整电影里画面的权重,一点点偏向怪兽。

这部《食铁兽》是怪兽贡献的**戏份,这一点必须称赞,值得票价。

再讲讲怪兽的立场,人有人设,怪兽也有他的立场。

《饕餮》里边是愤怒,《三生猫》里边是宿命论(大概吧,我也没咋看懂),《食铁兽》则是复仇。

食铁兽的设计有点偷懒的嫌疑。

饕餮是可以吞噬,吞噬的设定也很复杂,官网有十几页的ppt讲解。

三生猫呢,则是可以跳脱轮回,前世今生和轮回,更炫酷。

到了食铁兽这边,就是愤怒可以膨胀并且增加攻击力和速度,有点像绿巨人,怪兽设计这点确实是短板,没给人亮点。

再说说故事背景和怪兽复仇剧情的调和,也即主菜和辅菜如何调配?

小学时候我在语文试卷上做过这么一道阅读题:

某小镇以豆腐为特色小吃。一户人家做传统豆腐,用料精挑细选,手工严格把关,因而他们家的豆腐有口皆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