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民众盼公子久矣!-第2/3页



  “像是周勃。”

  “耕田全被强买光了,了无生计之下,只好去做丧葬吹鼓手,还有樊哙,地卖光了没法活,只好屠狗卖肉,整日混日肚儿圆都难,一家老小更是半饥半饱。”

  “像这种血泪之事,我萧何听了不下千个。”

  扶苏面色沉郁。

  他叹道:“现在施行新田政,他们应都分得了田地,生计应该不是大问题,加上公厕推行,粮食产量也会增加,相比以往,底层民众应会好过不少。”

  萧何一捋短须。

  沉声道:

  “公子还没明白。”

  “新田政只能解一时之急,但项氏的威胁却始终悬于头顶,眼下公子在泗水郡,的确能护民众一时安稳,若是有朝一日公子离去,民众头上的阴云便会不期而至。”

  “民众期盼公子久矣。”

  “民众盼的不是公子分发官田,给他们施以救济,而是想让公子除去盖在民众头上的阴云。”

  “贵族不除,民心难安!”

  “公子的确仁义,但......”萧何看了眼扶苏,心中长叹一声,终究是没敢说出口,只是转了话题道:“新田政的确给失田黔首分发了田地,但每户民众至多也就十来亩,根本解决不了温饱。”

  “使耕者有其田,民得以温饱也!”

  “这是黔首的基本需求。”

  “眼下他们那一两百亩的田地,依旧被项氏一族占据,而原本未法的书契却是得到了官府认可,而官府给他们的回应,只是寥寥的十几亩田地,这对他们而言,实在过于敷衍了。”

  “我为沛县主吏掾,不时也会下到田间地头,对这等事物看的格外分明,眼下民众的确感激,但时间一长,富者阡陌连田,穷者无立锥之地,尤其是看到本属于自己的田地丰收,而自己食不果腹,这种强烈的对比感,只会让民众生出不满。”

  “长此以往。”

  “新田政只怕会适得其反。”

  萧何并未说的太重。

  他知道危害远不止于此。

  项氏不除,地方黔首手中的田地,其实很难能保住,扶苏一走,豪强跟地方官吏勾连,黔首的土地很容易被夺走,民不聊生之下,地方必乱。

  扶苏眉头一皱,凝声道:“你认为当如何?”

  萧何道:

  “必须为民除害。”

  “公子的新田政实属百害无一利。”

  “只能坐视地方豪强做大,坐等着豪强跟官吏勾连,随意欺压鱼肉乡里,我闻公子素有仁义之心,但公子这次真做错了,公子若是真想为民纾难,就该上奏朝廷,严查地方兼并。”

  “将其中利害盘清,再以雷霆手段处置!”

  “眼下......”

  萧何无奈的摇了摇头。

  眼下木已成舟,新田政施行下,非法的书契已成合法,以后就算想对项氏定罪,只怕也找不到罪责了。

  萧何心中长叹一声。

  他这些年行走地方,好不容易搜罗到这些书契,结果朝廷一份令书,将他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而且还潦草的应付了事,官府不为民做主,反倒跟世族豪强沆瀣一气,这岂不是在自取灭亡?

  扶苏沉默。

  良久。

  扶苏离座起身,深深一躬道:“多谢功曹如实告知,只是功曹有所不知,当初田政之议时,确有朝臣商议过危害,而且与你所说并无太大异处,但最终朝廷却依旧采纳了新田政。”

  “实不相瞒。”

  “大秦眼下内外交困。”

  “北疆匈奴不时扰边,南疆百越部族不时袭杀大秦子民,朝廷经过权宜,最终还是决定先解决北疆、南疆之乱,只有南疆、北疆的事解决了,朝廷才会着手解决土地兼并之事。”

  “新田政只为舒缓民愤民怨。”

  “既然公子只为舒缓民愤民怨,为何来到泗水郡后,却大力推行新田政?这岂不是在引火烧身?”萧何拂袖,语调中蕴藏着一股幽深的郁闷。

  扶苏当即哑然。

  讪讪道:“当时正值春耕,我见泗水郡失田如此严重,便想着力推新田政,以不误农耕,让民众得其田,以便今年能多一些收成,至少不至于再忍饥挨饿。”

  “我这难道也做错了?”

  萧何叹道:

  “公子你既知晓新田政之危害,就算是为舒缓民怨民愤,也该徐徐图之,不该这么急忙推广,为政者,岂能目光如此短视?朝廷眼下腾不出精力,那公子在泗水郡拖延时间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