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彼得大帝和拿破仑大帝】-第2/7页



  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大兴土木,建立新都圣彼得堡。

  1708年初在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兵大举进攻俄国之际,指挥俄军实施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小部队不断袭扰、消耗和疲惫瑞军。

  10月亲率俄军在列斯纳亚附近歼灭勒文豪普特指挥的瑞典援军,歼敌9000余人,夺取其全部火炮和辎重。

  1709年7月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指挥俄军歼灭瑞军主力,扭转了战局。

  查理十二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

  土耳其对俄宣战后,1711年夏率军南征土耳其,在普鲁特河畔陷入土军和克里木汗国军队重围。

  因弹尽粮绝被迫乞和,以归还亚速、允许查理十二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土耳其停战。

  随后,恢复对瑞典的进攻。

  1714年8月亲率俄国舰队前卫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第一次胜利,自晋海军中将。

  1721年9月与瑞典签订,夺取大片土地,并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10月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侵占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

  晚年曾企图率兵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

  彼得大帝因长年积劳成疾,重病缠身,患有尿毒症等重病。

  他大病尚未康复之际,竟然奋不顾身跳海,企图救助意外落水的士兵,因此病情加重而驾崩。

  1724年的一个秋日,彼得大帝在芬兰湾看见一只在沙洲上搁浅的船,几个士兵有被淹死的危险,他那特有的个性使他奋不顾身跳进冰水中去救他们。

  彼得因此受了风寒,入冬以后病情严重起来。

  但他仍坚持工作,派白令去堪察加探险的命令正是他在这个时候起草并颁布的,后来连接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之间的水域被命名为白令海峡。

  由于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十分有限,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病逝在圣彼得堡,享年52岁。

  他身后留下了从波罗的海到白令海峡,从北冰洋到里海的庞大帝国。

  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的彼得大帝时,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们的胡子剪去,从而揭开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

  这些改革主要是在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背景下施行的。

  在军事方面,彼得实行义务兵役制,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

  剥夺贵族领主杜马会议的职能,以参政院取代,下设11个委员会,实际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部”,负责具体工作;罢黜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划分行政区域,将全国分为50个省。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级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在文化上,彼得大力引进西方的书籍和生活方式,下令全体臣民不得穿传统的长袍和留大胡子;规定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必须上学,否则不得继承爵位,并选派留学生去西欧学习。他还简化了俄文字母,引进西方历法,建立了俄国第一座图书馆、医院、剧院、博物馆、印刷所,还出版了第一份报纸,亲自担任主编。

  彼得一世改革的领域非常广泛,就广度来说,几乎超过了世界历史上文明时代的任何一次改革,而他为人诟病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极为粗暴,“不惜以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他的儿子阿列克谢在守旧派贵族的支持下起来反对他,后逃亡国外,在得到宽恕的许诺下回到俄国,结果被投入监狱严刑拷问,并死于狱中。

  在彼得统治期间俄罗斯的行政体系相较于西欧国家显得落后许多,俄罗斯长期以来采行小组行政,大都由城市或居住的周遭地区组成,这套系统显的资源无法均匀分配,而且笨拙的难以管理,1708年彼得取消这个陈旧的制度,转而建立辖省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