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0 小韦探花】-第3/5页





    韦宝偷偷的看,皇帝亲临,大殿外都是按照天子礼仪而来的,在大殿顶檐正中有一把九龙曲柄黄伞盖,手持礼仪用的长刀弓箭长枪的天子亲卫站在台阶两边,威风凛凛。

    整个大殿显得格外威严和隆重。

    “鸣鞭!”

    一名高大的御前侍卫手持一根环形用黄丝编织而成的长鞭,用力的甩起,然后重重的抽打在地面上,一共甩了三。

    啪啪啪的声音特别尖锐,人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的。

    然后是宣《制》毕,唱第一甲第一名余煌,为新科状元!

    余煌早有准备,但真的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还是激动的不行,饱含热泪的磕头谢恩。

    不管是进士们,还是官员们,都没有意外。

    会试第一,一般在殿试之后也是第一,极少有更改的。

    大家更加关心的是一甲第二,关心的是榜眼是谁。

    接下来,鸿胪寺官引状元出班就御道左跪,然后唱第一甲第二名姓名,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是华琪芳!

    没有变!

    所有东林系大臣都松了一口气,同时觉得魏忠贤真的是很厉害,至少这一次魏忠贤没有硬生生的起什么风浪,维护了所有东林系大臣的颜面!

    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没有起变化!

    鸿胪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后跪。

    接下来唱的是殿试第一甲第三名姓名,也就是榜眼!

    韦宝与吴孔嘉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同时翁鸿业也看了韦宝和吴孔嘉一眼,三个人都有希望,都不清楚这个探花郎的位置是谁的,都焦急的等待着。

    都等的心脏似乎都狂跳的要撞出胸腔了一般!

    韦宝虽然定力大胜过往昔,已经非现代时候的鵰丝可比。

    但同样心跳狂作,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紧张的感觉了啊?

    上一回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好像还是第一次与女生亲吻的时候才有这样的感觉吧?

    虽然对于这一世的韦宝来说,科考是一个途径,却绝对不是唯一的途径,他不必把这个看的太过高大重要。

    可一年多的付出,平时多多少少都花了时间在科考知识上的,这些付出之后,自然有等值的期待。

    还有就是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影响了。

    由于现代普通人能够接触到很多最低阶层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得以窥见顶层人物生活中的一斑,这让现代人眼界普遍提高到了,无法想象古代人的社会等级,无法想象那些与自身地位不适应的层次。

    看待古代的问题,要用古人的眼光。

    古代社会文盲率在九成以上,这可能都还不止,十个人里面不见得能出一个读书识字的人!

    情况惨一点的朝代,如元朝,文盲率超过千分之九百九!

    古代社会里,一个普通的农民一辈子几乎不可能离开本县,更不用说出省了。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周围的几个村,认识的最牛的权贵也不过就是十里八乡的大地主,能认识几百个字的人已经算是相当有文化的人了,对于他们来说,本县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所以过去讲农民们想象皇帝用着金锄头,绝不是一个笑话。

    普通人放在古代,大概率处于这个阶级。

    理解了这个,就能理解科举中的功名是什么概念了。

    科举中的功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学历的概念,用科举来比高考,是十分滑稽的。

    古代能够读书的人,基本都是家里有点底子的。贫农家庭让孩子读书的可能性极低,像孔乙己那种穷书生其实属于极少数。

    而普通的读书人,要去县里考取“童生”,考中了才有继续考试的资格。

    “童生”就已经不好考了,五六十岁考不上童生的人大有人在,而童生里面最高的一等叫秀才,所以考取秀才难度是很大的。

    有清一代,童生总数约为200~300万,秀才为46万人,清朝的人口为一亿到四亿,在两百多年间,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帝国总共就产生了不到五十万秀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