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惨案-第2/3页
身着软甲的行官石琼被扣上了妨碍和谈的罪名,被崔雍下令押送至城外叛军营前,当众被斩首。当叛军的长刃砍下了石琼的脑袋时,城内军士们的心都凉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感觉,深深刺痛着唐军。
也许是被围城的恐惧所征服,或者是被崔雍许诺的和谈假象所迷惑,最终,和州城上下千余员将士,自押牙到兵卒,全部解甲缴械。崔大人还告诉他们,只要解甲不再抵抗,敌人就不会认为唐军有威胁,也就不会伤害大家。
这个说法虽然充满了漏洞,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选择了相信,城外石琼的人头还在草窝里躺着,没有人愿意去当石琼第二。
天色微青,城外的叛军队伍已经整备整齐,静静地等待着和州城的屈服。
城门慢慢地打开了,和州城刺史崔雍走在最前面,他曲弓着身子,卑恭卑敬地走到了叛军面前,随其身后跟着的是和州的军将们,为了避免叛军生疑,所有军卒们都是清一身单衣,料峭的凉风吹过,让众人不由地瑟瑟发抖。
“和州城的财帛尽在身后车上,还望将军笑纳!”崔雍讨好地说道。
看到崔雍身后的财物,叛军们的眼睛亮了起来,然而更多人却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和州城,如今的和州城已经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眼前的这些财帛,也许仅仅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吧。
缴械的唐军被叛军们驱赶到了城西,他们像一群软弱无助的羔羊,哀怨而恐惧,城西荒凉的大泽陂处杂草丛生,寥寥的水汽弥漫在水泽上面,迷茫而氤氲。阴郁的天空之上,厚实的乌云将日头遮盖得严实实的,露不出一丝光泽。
崔雍感到了一丝不安,但此刻已经是人为刀俎,作为鱼肉的自己也毫无办法,他随着叛军的兵士回到了府中,府门之外由叛军看护防卫。
没过多久就听到城内大乱,叛军们开始抢掠城内的百姓,而此刻作为父母官的刺史大人,正好整以暇地陪着贼帅饮酒作乐。
日已西斜,被蹂躏了一天的和州城渐渐平息下来,城内到处都是百姓的尸首,燃烧着的房屋借着风势呼啦啦着起了一片,残砖瓦砺下面孤儿寡妇正在嚎啕大哭。
崔雍揉了揉额头,感叹这一日总算熬过去了,和州虽然残破,总算还在,对朝廷也算有了交代。百姓虽然破亡,但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战争嘛,哪里有不死人的。他突然想起了唐军兵士,被叛军暂时看管起来的唐军们,怎么样了?
很快派出探看的属吏带回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城西大片大片的滩涂被鲜血染的通红,千余和州将士们尽数被屠杀在这片荒涂之上。
无论何时何地,军人在放弃了抵抗的同时,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力。
这些毫无还手之力的唐军被叛军肆意地砍杀着,流血、嘶吼、倒毙,只有少数跳入水泽之中躲过了箭矢和淹毙,最终逃离了生天。
这群人没敢回和州,一路跌跌撞撞,昼伏夜行,跋山涉水地摸到了京城,一群人衣衫褴褛地站在紫红色宫门面前,鼓足勇气的石侔奋力猛击着登闻大鼓,用尽全力喊出了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声音“冤!!!”
鼓声阵阵,震痛了整个王朝的心脏。朝野震惊,群臣在沉默之中静待着君王的雷霆怒火。在自己的治理之下,竟然出了如此败类,更何况其还是出身高门大族,朝廷无比信任的望族中人,唐帝更是出离愤怒了。
臣子之节,无如尽忠;士人之风,宜当远耻。
朝廷的敕令马上就下达出去,早先崔雍因谎报守城有功,如今已经被调往宣州任职,敕令宣歙观察使即刻收禁崔雍,问明罪状后上报。
皇帝要求督办的重案,宣歙观察使这边的办事效率自然神速,供状很快被送往到了朝廷之内,与和州将士们所述不差,大臣们都沉默不语,大家都知道,崔雍活不了了。
也许看在其父崔戎的情面上,也许是给高门大族留的一丝颜面,朝廷最终没有对崔雍明正典刑。
宣州,阳陵馆外连绵的小雨已经下了数日,馆内跪着的崔雍面容憔悴,数日之间,头发竟然全变白了,自从被收禁之后,自己便知道和州之事捂不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