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文
李振策马沿着坊街向东,东面靠着城墙的一整片大的坊市便是宣武军镇的度支院,这里存放着整个宣武军镇的粮秣和用度所需,因为西侧和南侧要面对秦宗权的侵扰,东北面的坊市就显得非常安全,整个宣武军镇的粮秣因此也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李振策马行进到度支院前一箭之地下马徐行,度支院门口是两个硕大的红色竖木简牌,每个牌子上面都写着一行大字。
“聚财为镇,取豪有分。”
“用度以简,抚军养民。”
黑漆大院门的两侧侍立着二十名手持长戟的军汉,一个个警惕地看着周遭的情况,李振知道,这里是军镇重地,因此坊街两旁的房舍里面驻扎着满满的军士们,以备非常,在院内的廊舍之内还有一支百余人的军队,用来防备走水所建。
“止步。”度支院门口的兵士们大声地喝斥道。
“哦,”李振这才现,自己因为想事情一时走了神,竟然不知不觉地已走到了院子门口。
“劳烦通报,参军郎李振奉节帅手令前来。”
“且稍后。”出列的军士拿过了李振的手令之后,仔细检查一番,然后便冷冷地抛下一句等着,转身进入了院内。
李振摇了摇头,这也难怪,凡事来度支院的,大都是有求于院内,不是来领物料就是来求支俸的,哪个敢跟他们使气闹翻,大家的客气也惯就了这帮子兵士们,让他们说话做事都不自觉地带着一股子高傲的气息,仿佛谁都是要求着自己似的。
“李大人,支使有请。”很快,刚才那位进去的兵士跑了出来,对李振毕恭毕敬地说道,态度大变,想来必是支使有所交代。
“有劳了。”李振点了点头,便迈步走进了度支院,早有兵士将其坐骑牵到了一旁安置。
李振缓步走入了度支院内,他沿着院内的石阶板一直向里走去,李振来过好几次这里,对此处比较熟悉,因此也不需要人引导就直接走了进去。
穿过一个偏院,在一处东侧书房内,李振见到了这位宣武军镇的度支使——,他正伏案检看着军镇的出账,一时间没看到李振的进来。
“朱大人真是勤勉啊,这一大早就开始处理政务了,”李振站在下,微微一笑,轻声打断了。
闻声抬起头来,一看是李振便笑着起身说道,“兴绪,刚才门上说你来,我想着这府苑虽说不大,但到我这里还有段时间,便翻看了几页书帐,没想到竟然沉了进去,没有出迎,你不要见怪啊。”下了坐榻,一直走到李振面前,唏嘘道。
“不敢不敢,”李振忙躬身谢道,“朱大人勤勉精励,不仅节帅夸赞,咱们宣武镇上下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李振对十分恭敬,不仅仅是其度支使身份贵重,更是因为这个的另一个身份,朱温的养子。
本本姓康,名勤,是朱温在黄巢军时就收的养子,其父亲是与朱温一起担任四方游弋将军的康实,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后来康实卷入了左右军之争,被孟楷设计白白战死在沙场之上,康实的夫人经受不住这个打击,最后郁郁而终,只留下这个年幼的康勤和家中的老仆役相依为命。
朱温从邓州回军长安之后,知道了康家的变故之后,就派人悄悄地将这主仆二人接入了自己的军营内看护起来,为了掩人耳目将康勤的名字改为了,对外宣称是自己在邓州收的义子,友文友裕两人年龄相仿佛,因此两人的关系也特别好,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两个兄弟,朱友裕喜好征伐武功,领军打仗,而
幼时风姿美好,好学,善于谈论,诗歌写得很好。两人一文一武,文武相彰,让朱温对这两个儿子甚是看重,朱温待与其他儿子没有二样,丝毫看不出任何区别,而且还将盐铁度支使如此重要一职交给了,总司宣武军镇内的一切钱粮用度。
宣武军镇虽然历来归从朝廷调度,但如今朝廷暗弱,宣武军镇内的原有军府体系早就被朱温改造变革,加上葛从周张归霸谢彦章等人的归附,宣武军镇内的将领们也慢慢地有了父子相继的想法,因此上,朱友裕和的府上就渐渐多了一些攀附结交的官员将吏们,他们通过钱财方便来结交这两位公子,在这两位身上押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