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易筋经的本质-第2/3页
静默了许久,楚浩感受着身上每一个细胞的呼吸,血液的运转。
他现在所练的是易筋经第三式,摘星换斗式。
他感觉,自己每一次修炼易筋经,似乎都会有不少新的心得体会,每一天对于自己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下来,你可以修炼第四式,掌托天门式了。”
李灵素的声音突然在楚浩的脑中响起。
楚浩不由的一喜,虽说对于易筋经来说,他总有种日日练,日日新的感觉,但是能继续下一式,自然是极好的。
毕竟,易筋经每一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妙用,给他的身体带来新的增幅,变化。
李灵素的身形缓缓浮现在楚浩面前。
只见李灵素双手由肩向上运动,手心向上托天,双手中指对应百会,臂肘挺直,全身伸展,扣齿,双足跟提起,并外展,眼反观内视,反观百会,内视丹田,起呼落吸,垫脚托天数次。
然后双手从两侧分开,下降与肩平,手指先从小指收起,然后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依次收,握拳,边收手指边吸气。再分半阴半阳掌,手指按拇指到小指的顺序展开。边展开边呼气,身型微微下降。
“跟之前三式都不同,比如说摘星换斗式,要求呼吸缓慢,配合动作,目的在于开通中脉。建议不要超过三次,身体上下要作到如一,包含上下扣住齿,神光内收。动作重点要求在腰腿上。内视丹田的时候必须深入,相对的腰阳关,这样全身中脉开了,不是一根而是介于身体中的一个层面。”
“而掌托天门式,则要求通过握拳、展开手指,从中脉化气入十二经络中。务必要求意、气、力合一。后按照开掌的顺序,又收于阴脉之海中练习后,全身通畅,有气透全身,力贯四肢的体验。”李灵素缓缓说道。
楚浩有点感觉晕乎乎的,虽然李灵素所说的这些东西,他其实已经通过秘籍知道了。
但是李灵素真正演示的时候,他还是感觉一头雾水。
没办法,作为武道至高宝典之一,易筋经自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
更别说,易筋经还是佛门所出,跟道德经这样的道家宝典一样,天生就带着玄而又玄的味道。
虽然经过李灵素的亲身演示和解释,还不是楚浩一时半会就能够消化的了的。
看到楚浩的模样,李灵素一点都不感觉意外,如果楚浩真能一通百通,长了个七巧玲珑心,这才叫做奇怪那。
而且易筋经这种宝典,其真正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她这是用近似于填鸭教育的手法,强行灌输给楚浩。
而是说,先阅读数百部佛家经典巨著,然后翻阅前日对易筋经的理解和学习方法,再然后就是参悟和修炼了。
往往,想要易筋经大成,至少需要百年的功夫。
这倒不是说,非要百年才能易筋经大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秦汉帝国,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了,时间也就不那么紧迫了,修炼的时间也同样被人为的大大延长了。
当然了,这也说明,易筋经并不是那么好修炼的。
楚浩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易筋经练到可以修炼第四式,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
沉吟了数息,李灵素说道:“之前我曾经告诉过你,什么是易筋经,但是如果想要修炼易筋经,则更需要思考易筋经的本质是什么。”
“易筋经中每一势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等,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广角度的活动.”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拉人体各个部位的前,后,内,外等不同的大,小肌肉群,筋膜,以及人体各部位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改善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