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第2/8页





        “不会!”沈鹿鸣倒是答得很干脆。

        我心里悄悄燃起一分得意,开始居高临下地指导沈鹿鸣同学的语文作业。

        “等等,你这不会的题也太多了,我到床上给你讲。”我抱着电话,拿着作业本,趴床上开始给他念我写的答案。

        不知道讲了多久,直到我眼皮开始打架,话也说不利索了,终于沉沉地跌进梦乡。

        在那个年代,像我妈那样给孩子报数个兴趣班的家长,少之又少。

        小学生放学的第一要务是写作业,然后就是几个几个聚在一起,玩——从弹玻璃珠到丢沙包,再到我们女生为之疯狂的跳皮筋、跳房子,还有风靡一时又迅速消失的翻花绳。

        只有我不一样。

        我每天写完作业,有雷打不动两个小时的练琴时间,然后才能下楼去玩。

        我五岁开始学小提琴,六岁开始学奥数和英语,七岁开始学古筝,八岁练书法。这几个兴趣班,按照我妈的说法,是要以十年、十年为阶段性目标的。

        她跟我爸说的时候,原话是什么“战略性成长规划”“阶段性目标”,还有什么“人格的培育”“素养的锻造”,我听不懂,唯一听懂的就是她不允许我对这几个兴趣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她高压政策下,我研发了不少钻空子的应对方式,比如弹琴的时候用我们家那台步步高录音机偷偷录下来,每播一遍我就可以少弹一遍。可惜他们后来越来越多时间不在家,我连钻空子的歪脑筋都不用动了。

        至于其他的,像是乒乓球、绘画、架子鼓、演讲与口才什么的兴趣班,都是我一时兴起,被我妈顺势抓住送进少年宫里学那么两三个月的。

        在所有特长班里,只有一个是我主动报名的,那就是跆拳道。

        自从“天台事件”被班主任骂得狗血淋头后,我开始隐隐觉得,所有“太女生”的东西,都不是好的。诸如不能花枝招展的打扮,女生必须要做好数学题,不能写多愁善感的日记,以及和男生走得太近。

        这个人生感悟在我妈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她不喜欢我哭哭啼啼,不喜欢给我买小裙子,有时候我爸说要给我编个小辫她都要制止。最夸张的一次是我羡慕陈瑶瑶身上总有甜甜的香味,于是在自己洗澡的时候,灵机一动往浴缸里倒了半瓶花露水,一出卫生间就被我妈妈勒令回炉重造、回屋重洗,她一脸不可思议和莫名其妙的表情令我大为受伤,她既不懂一个小女孩朦胧发芽的爱美之心,更不允许我“摇曳生姿”“不着正道”。

        然而我内心却极度摇摆,一方面我本能地抗拒自己成为家长和老师口中“不乖”“不聪明”“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可在另一方面,我又十分渴望像男生一样“大气、泼辣、厚脸皮、出格、不受规训”。

        我每天都像个矛盾体。

        刘晴和田甜因为“天台事件”彻底闹掰,谁也不理谁,我便顺势疏远了她们,至于陈瑶瑶,她总有一种魅力,让人没有办法指责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