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4章-第2/4页
永昌一坐下就和冯老头说着此行的结果“爹,昨回来太晚了没来报讯,阿荣府试过了。等到明年八月院试的时候,就要去考秀才了。”
永昌说着说着,不由得眉飞色舞起来。要是按以前,谢氏定要说几句酸话。童生算什么?有举人厉害嘛?
她之所以不说这些,是因为永康后来与她详细谈过。若是绍荣能立起来,对儿子的帮助。
就连赵氏,也因为被她敲打过,对待老大一家的态度也改变了。
赵氏哪里管婆婆说的那些,她对大房热情,是看在巧娘面上。自从永安和她说过那番话后,她对养蚕这事就分外下功夫。
赵氏做人心眼多,做事倒还利落。像是缫丝,大弟媳姚氏学不上手,不如卖茧方便。
赵氏却学得不错,操作了几次后,缫出丝的品质算中乘,偶尔还能缫出上乘的好丝。
卖出的钱,巧娘一律按中乘报给谢氏,将多出的钱悄悄给了赵氏。她现在见着永昌一家,就不自觉地想到了私房银子。
冯有名听得也乐滋滋地。“好,先考秀才,再考举人。像你小叔一样能干。”谢氏听了冯有名的话,平静无波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对了永昌,永康的举人牌坊已经造好了。清明的时候,你们你俩去赶考没去祭祖。正好绍荣过了童生试,你置办好祭礼,族里要开祠堂祭祖。”
永康考上秀才时,冯家几位族亲就商量了修祠堂的事。当初落户在这的时候,盖的祠堂只有一间用来议事的大房子,还有一间用来烧水的厨房。
永康考中后,又因为银子不凑手,就在左右各盖了一间屋。一间专供奉祖先牌位,一间留给族里孤寡有个住处。
等到永康考上举人后,朝庭发了牌坊银子,冯氏族人各家出了钱,不仅建了举人牌坊,把祠堂也整修好了。
祭祖是大事,绍荣考上童生,永昌也想着告慰祖先。“爹说的是,我这就去准备祭礼,明天一早就带着绍荣去祭拜祖先。”
说完这事,永昌看他爹没其他的事吩咐了,就带着儿子回去家,置办起来。
永昌到家后,又赶车去买祭礼。绍荣想着大山的事情,就找巧娘商议“这活计倒不错”巧娘听到儿子的建议,觉得可行。
“大山不是个能说会道的,我还以为他和阿南一样是个闷葫芦,没想到心里倒是有成算。他既然有上进心,咱们帮帮他也是情分。”
绍荣点头应和“俗话说侄儿像家姑,我觉得大山小海那聪明劲像娘。”巧娘被哄得眉开眼笑。
绍荣也希望亲朋们都能个个过得好,如果大家的条件差距太大,那么不是多了些拖累,就是会渐渐生分。
“既然娘也同意,那说服舅舅舅母的事,就交给娘了。”巧娘被儿子的马屁拍得舒心,满口答应下来。
府试过后,绍荣又去拜访了于秀才。于秀才因为几次乡试不中,已经不想再考,只安心开私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