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第2/4页
巧娘又给了二个弟媳一人二两银子,她们俩每天都背桑叶来,特别是大蚕时,蚕吃的得多,二人每天都要送二次。
加上卖白僵蚕得了八两,除掉用的家里还余二十一两。
“要是咱家再有二亩桑树就好了”巧娘婉惜道,永昌摇摇头“要是种桑多了,得要和马家一样交蚕盐税的。”
绍芝他们没听说过这些,忙追问。巧娘一想也是这个理“官家怕咱只种桑养蚕,不种粮食,所以规定若是桑种的多的要交蚕盐税。”
蚕盐税比种粮食交的多半层,且养蚕风险可比种田高。这次要不是发现的早,他家的这批蚕就连本都回不来。
不过高风险高回报,养蚕确实比种地赚钱,而且一年可以多次。
“还是田地更稳当,咱家以后还是少养些。有钱多买点田。”绍荣问道“咱家不是也种了一亩桑嘛?不用交蚕盐税?”
永昌和巧娘对视一眼,笑着说“咱家种的是荒地,二年内是不交税的,第三年开始纳税。等到后年五月后再种,就要交税了。”
巧娘想着永昌的话问道“你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咱这里买田可不容易。”江南多好田,若不是家里过不下去的是不会卖地的。
永昌开心地说“我那天去医馆的时候碰到孔家人。孔树说他家的房子要卖问我要不要。”孔树家的房就是他们现在住着的。
巧娘惊喜地问“他家怎么愿意卖了?田呢?他家地卖吗?”孔家在村里可是有十亩田呢。
“我也问了,今年不是粮食少吗?他们租给人的地收上来是粮食也不够。”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原因。
“孔树家的女儿相看好人家了,孔家想着这边房子也不打算住了,就把房卖了,在男方家附近买二亩地,留作陪嫁。”
孔树比他丈人强,成亲半年媳妇就怀了,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隔了一年又抱个儿子。谁知道没几年孔树家又得了一个儿子。
孔树知道老丈人没儿子是块心病,就作主将小儿子改跟妻子姓刘了。为了这个,刘家老头子、老太太在走的时候都是满怀安慰的。
“看来他家的田是不卖了”巧娘遗憾地说,她也理解孔家,毕竟在镇上买粮价高,而且有地在手上,心里也不慌。“不过能把房子买下来,也很好了。”
巧娘也想的开,这下就不用担心没房住的问题。“他家卖多少?”永昌比了下“十二贯,他家有一亩三分的宅基,加上这三间屋子。”
巧娘心里一算“他家这屋子才三间,就算比别家的大也就值六贯,加上宅基,十贯就差不多了。”
“你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孔树说他家阿月说的那户人家,说是刘李村那头有人卖地,他要把在咱村的地卖了,多出的二贯是买他家地的定金。”
刘李村里有二个大姓,听村名就知道是刘和李。村里有户人家和孔树妻家有亲,孔树女儿就在刘李村相了一户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