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9章
绍荣乐呵呵地坐在牛车上,他双手扶着个大陶瓷盆。像这样的陶瓷盆还有五个,都比这个大的小了三圈,高度比这个大陶盆低了一指厚度。
他爹一边赶着车一边瞅着他们娘几个,唉,刚卖药得的银子,一转眼就没剩下几个了。
“那马家真给咱送桑叶?”永昌问道,马家七拼八凑地,将自家每间蚕房多加了几匾,也只能养个八张蚕种。
其实他家一共出蚁的不止十张,因为养蚕要讲穿齐整,那些先出的行马蚁会弃掉不用,还有给熊孩子玩死的,加在一起要有十五六张,将近八贯钱。
怨不得那孩子被追着打,这些钱都够买一亩多地了。这还是在江南,田少人多且卖地的也少,所以地价也高。要是在北方,可以买得更多。
“要不然,我能买他家的小蚕?”光靠她娘家屋后的桑树叶也不够吃的,至于家里新种下的,还不知道长得怎么样呢。
“那弟媳她们也带不了少多吧?咱家这些等到分匾的时候得要多少匾?”巧娘算了算“三十匾了肯定是要的,好在阿南编好的够用。”
她叹了口气“只怕还要再编十几个匾好轮换”蚕匾是要勤换勤洗的。离开娘家的时候已经和二个弟弟说好,让再编些匾,还要把蚕架改成一架五层的。
再加上让阿北做的罩子,怕是兄弟二人这个月都要为自家忙了。
绍荣看他娘心事重,赶紧卖乖“娘,你别担心,我上山摘桑叶”巧娘对他翻个白眼“你那点桑叶还不够吃一柱香的呢。”
马家为了少点损失,愿意把自家的桑叶白送,不过只送到她娘家。所以王巧娘买的这些蚕就不能便宜了。
绍荣却觉得没亏,毕竟马家也说可以再养几日,等冯家这边把蚕房准备好了,再把蚕移过来。
因为多养的几日,马家要耗费桑叶和人力,蚕价就不能低了。
不过也难怪他爹娘担心,去掉买蚕以及硝石、石灰和陶瓷盆用的银子,剩下的和家里原先有的钱,一共还有二贯。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这四斤硝石够不够用。
等到冯家将蚕房处理好了,端午也到了。中午,巧娘带着二个孩子,随着冯永昌一起回老宅过节。
节礼就是分家时分到的老母鸡一只,巧娘给公婆一人做了二双布袜。
家里还有一只鸡,巧娘告诉孩子们等到接蚕回来的前一天,要把另一只也炖了。反正养蚕后,这些家禽也不好养了。
到了接蚕的这天,天气不错。买的时候就和马家讲好,怕太迟天热,就在早饭前将蚕送来。
绍荣一早上就站门口张望了好几次,终于在太阳升起前,马家的牛车到了。
马家打的蚕架,间隔比较小,估计是专门为了转移这些蚕打的。车上放了二个架子,每个上面都有六层蚕匾。
架子外面用纱布围起最上面一层蚕匾撒了比较多的桑叶,再用一个纱罩盖住。绍荣一看这纱罩就愣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