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金鱼婶和她的小白菜(七)-第2/3页





        这其中的理由也是多重的,一来是因为月子先前定居的大轮田泊市人口稠密流动频繁,不时消失掉那么一两个人,在一大堆的人群聚集中,根本就不显眼;其次她真正的老巢“神渡而来”的南宋遗民村庄,实在是高墙大寨的防备严密,村落范围内随处可见都种满了紫藤花树,村民们平日里也都严格遵照村里的规矩、日出而作日落之前必归,二百年来还扩建了一遍又一遍的,人口数量也从最初的100户300多人(约有200人的青壮劳力在海船和大轮田泊常驻)、增长到了如今的500多户超过3000人的同时,紫藤花的树海也早已连成了片、开得漫山遍野都是……

        如此一来,自然也没什么鬼那么想不开,非要到“毒气沼泽”里来觅食。

        作为一座村庄、不,或许现在称之为山城更确切一些,假设初始阶段有100对育龄夫妻,一对夫妻生3个孩子,一代300个孩子男女性别均等,20年后重新组成150对夫妻,新一代出生450个孩子,依然男女均等这个样子地内部搭配,如此反复十次之后,由这个村庄为基础所繁衍出来的人口已经妥妥过万了;但实际只会比纸面上的数字更多更复杂,达到两万甚至更多也不奇怪。

        然而一片土地能养活的人口是有限的。

        在这个只要养得起、一对夫妻一生有5个孩子都不算多、并且年轻人结婚的年纪也不会是20岁这么晚的时代,大多数农村人口都是必须被分流出去的——不是主动迁徙到别处去自建新的农村、就是转化为手工业者和商人一类的城镇居民;这其中,月子那几条在室町幕府建立之初、还能跑跑濑户内海运输航线的南宋海船商队就成功分流掉了不少人,尤其是青壮男性。

        后来渐渐地、随着老船越来越破败不堪航行,本土的造船技术又没有隔壁种花家的先进,月子的新船就只能从小海船开始,自己重新慢慢折腾着造——有那么一小部分有学识有经验、还有些想法的南宋海员,他们既不会种地、又不想生活在离海较远的大山里,退役后就上岸转化成了渔民和船民,在老东家的财务支持下,形成了表面看似是渔村、实则是摸索探究着小型海船加工制造业的新村落。

        于此同时,“神渡家”也“一代代”逐步放弃了对规模始终都在膨胀的原本的宋民村、现今已基本都只会说霓虹本地话的村子的绝对话语和统治权,转而把“家族”力量全部转移到了妖王大人她最熟悉、也最擅长的神社(从业经验百余年)和商会(从业经验超过二百年)这两块领域里去了。

        毕竟月子的人形式神就那么几具,如果说把持一间神社只需要两具式神相互套娃、而经营商社只需要一位式神来当会长大人的话……那么作为一个统领着一座小山城的地方豪强城主家族,就至少需要配置一家三口男女幼的三名式神资源去维护。

        为了地方土豪城主的社交体面,宅邸中还必须学京都里的那些公卿贵族、配备相应数量的侍女和护卫武士家臣一类的“闲杂人等”,难以避免地就会陷入到“人多眼杂”的麻烦境地,冒更高被别人拆穿这一家特么都不是真正的活人的重大风险,譬如“主公大人”居然都不用进食的?!亦或是“夫人”居然几天都不出恭一次的吗?!之类的问题……

        再者,就是作为“城主”所需要处理的事务相对涵盖的面也更广更复杂,哪怕可以远程遥控也依然会占用月子本人大量的精力——夜里边修炼、还需要边在心中盘算着白天式神们收集来的信息,规划好了后续再无线布置给式神第二日白天去发布什么的,对月子的自强之路而言,完完全全就是属于投入大回报小、高成本低效益的买卖,非常地不划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