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被猎狩的报恩小狐狸(05)



少周在寝宫躺了两个白日,翌日天一亮便洗漱起早。

        此时正是初冬,天气寒冷,京城的庭院瓦砾皆披裹着银白色的寒霜。少周身体不好,极为畏寒,虽然才是初冬,李秋见却早已在她的寝宫内安置了暖炉炭火驱寒。

        殿内温暖如春,和室外温差极大。

        李秋见拿过少周惯常穿戴的狐裘,正欲披在少周身上,少周抬手制止他。

        她看了一眼那狐狸皮做的裘衣,皮毛柔顺光滑,是上好的狐狸皮所制,她蓦地想到盏秀,狐狸见到这裘衣恐怕会难过。少周微蹙眉头,对李秋见道:“不用狐裘,拿大氅来。”

        李秋见不明所以,听吩咐拿来一件鹅毛大氅为少周披上,他斟酌道:“殿下,大氅不比裘衣暖和。”

        少周只淡淡嗯了一声,没有解释。

        她抬步走出寝殿,向书房的方向走去。书房的案几上已经积攒了小山一般高的奏折。李秋见在一旁为她磨墨,她未发一言,俯首为奏折批注。

        这些奏折原本不该出现在安王的书房,但当今陛下,也就是安王的嫡亲皇兄,对批改奏折最是不耐烦,便将这些折子全部推给自己的弟弟安王处理。事实上,少周名为安王,却已经相当于朝堂政务的实际掌控者。

        天子沉湎于美人好物,对政务不感兴趣,甚至将其视作负担,少周只需要把一些重要的决策问题上谏天子。从少周继承的萧裕安记忆来看,大多数时候,即便是这些重要决策,天子也几乎全交给安王决断。

        安王所谓的上谏,最后成了流于形式的事。与其说是天子监视安王,更像是安王设法让天子了解朝堂政务的无奈之举。

        奇妙的是,天子和安王这种听上去极为不靠谱的模式,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引发君臣嫌隙,可在天子和安王这对兄弟面前,却意外的牢固安稳。

        天子笃定安王不会篡位,安王亦从未想过谋反。两人之间有种诡异却坚牢的信任。

        少周甚至怀疑,即便是安王真的篡位,天子也可能泰然自若地将帝王之位拱手相让。

        奏折上的饥荒二字显眼,少周顿住了笔。今年天灾不断,粮食收成不好,本就有许多饥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地四处乞食,如今入了冬,连能吃的野菜也难以找到,恶劣寒冬加上粮食不足,饥民问题更加严重。

        大量饥民涌入江南禹州一带,带来严重的饥民安置问题,这份奏折,便是禹州府太守请求朝廷拨粮赈灾。少周的手指轻轻敲打案几,赈灾必定要赈,同时,狐狸也差不多可以开始给萧长稷传递的第一份密报了。

        当天,少周派去户部的人勘察实际灾情,待户部的人回来后,少周便主持召集庭议。丞相和尚书省的几位大人被请到府上,共同商议南方饥荒的赈灾措施。

        基本的赈灾政策被敲定之后,几位大人纷纷推荐自己属意的官员,作为此次赈灾的钦差大臣。

        少周轻敲了敲桌子,打断官员们越演越烈的争论,原本喧哗吵闹的书房一瞬间安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