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差点气炸了!



        明代末期的铸铁工艺,其实不亚于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汉人,其实不比欧洲人和美洲人笨!

        然而,明清时期的科技水平,真的是一言难尽!

        王立觉得,汉人唯一缺少的,是基础科学的研究!

        当然,还有“制度”方面的问题——百姓的思想遭到严格禁锢,而且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土壤之下,绝无可能诞生“发明创造”,更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

        王立很想“发明”蒸汽机和新式大炮,可惜实在没有耐心!

        他只是草草地把蒸汽机组装好,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把自己想要的结果告诉工匠;

        最后,扔下一句“如果成功,重重有赏”的话,匆匆回了成都。

        因为,他在关注着汉中!

        陕西一省,此时的“秦王”朱谊漶,是朱元璋次子朱樉的十世孙,跟朱由检同辈!

        要将“陕西汉中府”划归四川,洪承畴求之不得!

        毕竟,四条古栈道实在难行!

        对于关中之地来说,汉中府就像秦岭以南的一块“飞地”——食之无味,不如舍弃!

        只不过,地域划分的大事,洪承畴不敢自作主张,只能上报朱由检;

        洪承畴没想到的是,王立没等到朱由检的认可,早早地放飞自我了!

        这月初,一股“流贼”闯入汉中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然而,秦岭山中的几条古栈道,实在难行!

        除了“紫阳王”朱辅鐙一家百余人,再无其他的朱氏宗亲逃回陕西!

        其实,“流贼”故意留了朱辅鐙一命——据汉中府的百姓所言,这位紫阳王性格敦厚,从不欺压百姓!

        这几年的频频旱灾,朱辅鐙先后三次开仓放粮,深得百姓爱戴!

        紧接着,几股“流贼”封锁出川栈道的同时,四川“试点变法”的成功经验,在汉中府迅速推广开来!

        有了“天府之国”的大粮仓,再加上“汉中平原”这个大粮仓,王立的底气更足了!

        几处栈道防御工事的修筑,标志着“构筑老巢”的目标基本完成!

        “厂公,咱们在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都有修筑工事,为何单单忽略了子午道?”

        “子午道,距离西安最近嘛!

        哪天我高兴了,可从子午道去往陕西,找我的洪大哥喝酒嘛!”

        王立嘿嘿一笑,宋哲虽有不解,却也不再多问。

        其实,王立故意不在子午道设防,其实大有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