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人口大迁徙-第4/6页





        举起望远镜,在无数的来船中寻了许久,突然激动起来!

        “厂公,到了,到了!

        山西的铸铁工匠,终于到了!”

        闻言,王立赶紧举起望远镜。

        看清来船的旗帜,面色大喜,跌跌撞撞地冲下山崖。

        王立已有召回曹文诏的打算,只不过,要等到皇太极退兵之后!

        在这之前,原籍山西的铸铁工匠,被首先召了回来!

        随同工匠入川的,还有一整船的“蒸汽机”和“发电机”零件!

        王立来到“箩筐岩”,既是视察沿江工事的修筑,更是等待工匠的到来!

        因为,山西的铸铁工匠,技术就是比四川的好!

        在这之前,王立已经试过了!

        本想铸造几个轴承,临时征召了一批四川籍工匠。

        可是,以他们的技艺,连铁球都造不出来!

        ……

        巫山上游几十里的奉节县,在三国时代又称“白帝城”或“永安”。

        在这里,早就修建了铸铁作坊,并且准备了几千斤的铁锭!

        只要工匠一到,马上就能开工!

        山西籍的工匠,果然与众不同!

        船上卸下的“蒸气锅炉”和“蒸汽输送管”,竟然采用了螺丝连接的方式!

        套上牛皮做的“垫圈”,气密性非常好!

        最担心的“气缸”和“活塞”,打磨得非常光滑!

        气缸顶部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溜圆溜圆的!

        这些部位,从肉眼看去,基本没有瑕疵!

        组装完成,烧水通气。

        失败!

        意料之中!

        活寒与气缸之间,排气口和进气口的铁柱与缸体之间,全都在漏气!

        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看起来只有头发丝大小!

        工匠们打磨得非常细致,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工艺极限!

        但,就是要漏气!

        那么,问题来了!

        被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活寒与气缸之间,到底用什么方式密封的?

        在活塞上套个环形的橡胶圈,应该可以保证气密性,不会妨碍往复运动!

        可是,蒸汽机在欧洲广泛应用的时候,橡胶还没有被发现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