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定远何须生入关(二)-第2/2页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方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民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东汉末年,灾害严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烂耳朵病。名医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看见瘟疫流行,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块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给人们舍药治病,救活了很多穷人。张仲景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炖,炖好后,把它们捞起来,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样的东西,下锅煮好后,分给病人吃。人们叫这种东西为“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再喝下一碗汤,便两耳发热、热血沸腾,不久烂耳朵病就好了。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解耀先买回来这么多“梅花肉”,让周老太太很意外。周老太太规划了一下,把三分之一的肉冻起来,留着三十晚上炒菜、包饺子用,剩下的三分之二包点一个肉丸馅儿的饺子够小年吃就行了,剩下的肉包点白菜馅儿的饺子冻上,留着慢慢吃。

    解耀先在周老太太家里住下来以后,没有几天的功夫,就和“三十六棚”的工友们建立起了不错的关系,工友们也都很喜欢、尊敬他。解耀先常替工友们写信,写得非常用心。他那一手脱胎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小楷写得当真是笔力险劲,结构独异。这信一写开头,就不断有工友来求他,于是解耀先就成了免费的“代书”先生。解耀先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内容也写得周全、得体,写完一念,工友们无不拍手称好。求解耀先写信的工友说他写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甚至想说又说不圆全的话他都给写上了,简直像钻到谁的心里看了一样。一来二去,传开了,来求解耀先的工友越来越多,有些工友遇上疑难问题也来问他。

    每当来求解耀先代写书信的工友千恩万谢的向解耀先表达谢意的时候,周老太太总是春风满面,一脸的骄傲,连声说“不客气”,“这是我儿应该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