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求稳的李老师, A组抽签-第2/5页



    不过心理建设他已经做好,104个选手,有一半都在上午进行比赛。

    再者艺考的时候又不是没有经历过上午考试。

    临行前的这段日子,周围大家伙都为他营造出了一种他要来燕京做一件什么大事的气氛,让他也不由的泛起了一些小心思。

    可实际上对他而言就是一场以自我检验为目的小小旅行。

    整个下午,他将大脑挖空都不能再找出第二个目的。

    所以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放轻松。

    就当再参加一次艺考。

    海选入围就当是报名成功。

    明天第二轮就当是初试。

    参加初始最重要的是什么。

    求稳。

    李安这么想着,心里最后一点小波动也被渐渐笼罩至心底。

    回酒店的路上李安简单的吃了点饭,距离抽签还有十四个。

    他的计划是晚上10点睡觉,早晨5点钟起床。

    睡觉前的这段时间他要好好放松一下,忙碌了一整天,他也没顾着好好感受一下酒店的别样风情。

    晚上七点半,他抱着茶杯走出酒店房间来到大堂。

    大屏幕上的肖赛选手们依旧不知疲惫的演奏着,李安在书墙前走了一圈。

    多次停步。

    法伦克的钢琴作品,其中的a小调练习曲他馋了很久,只是碍于实在找不到乐谱。

    还有一本黑色封皮的车尔尼861左手练习曲,从未见过的版本。

    但是最吸引他的无疑是一本非乐谱读物。

    在询问得知书墙上的所有书籍只能在大堂内翻阅之后,他便回到书墙将这本略显破损的书籍抽出。

    拿到手里一看,封面上的塑料色彩和老旧的印刷体字迹直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年代感。

    作者是一名叫叶戈尔的俄国人,译者叫陈艰,没有再多介绍。

    翻开第一页,第一版印刷时间是1979年。

    李安小心翼翼的拿着书本来到酒台,找了张桌子随便坐了下来。

    朝酒墙扫了一眼,他认为明天要比赛,所以不宜饮酒,然后大大方方的把茶杯放到了桌子上。

    翻至前言。

    ‘谈到俄国钢琴音乐,我们不禁会想起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斯克里亚宾等等集作曲家和演奏家为一身的个俄国音乐大师....’

    ‘在他们的演奏和音乐的影响下,俄国乃至全世界不断涌现出无数的优秀艺术家。’

    ‘在当今严肃音乐的浪潮中,这些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已经不止是狭义的代表俄罗斯乐派,而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是十九世纪以来世界钢琴艺术的伟大遗产。’

    时间在李安的沉浸式阅读中点点过去。

    期间X老板来前台拿过一次钥匙。

    来自西音的B组参赛者在女朋友的陪同下回到酒店。

    一名带孩子来燕京看天门的旅客办了退房。

    直到他抬起头准备活动下脖子,他发现两张有那么一些记忆点的面孔正坐在他一旁的桌子边。

    尤其是那个亮蹭蹭的光头。

    海院选手?

    下一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