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299的故事,三月之约-第2/3页



    ‘声音较清楚,均匀集中有一定变化’

    ‘给予通过’

    ‘良好’

    这是小北的模拟成绩,那晚结束后这份表单就留在这了。

    客观来讲这份成绩并没有什么水分,三个参加考级的孩子里面就属小北到最后还在寻求可能的进步,并且心态最稳定。

    这份成绩小北值得。

    事情过去五天,期间李安也在小北妈妈的话里反思自己。

    未来的工作中切莫再带着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去和给家长们做分类,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不了解的一面。

    在教学上也是如此,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作为老师,应该要去挖掘存在于每个孩子身上最独特的那种可能性。

    ...

    一段小小的工作之后,李安放下评分表掀开钢琴琴盖。

    拿出手机打开录像摆到了钢琴的左侧。

    紧接着呼吸抬手落指。

    一气呵成的动作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然而与之流畅起手动作相反的是慢吞吞的音符从琴箱里一个个蹦了出来。

    仔细一听。

    是月光三。

    随后不太振奋的月光第三乐章...缓缓的填满整个教室。

    看着钢琴上十根像是正在做儿童游戏的手指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李安渐渐放空大脑。

    再次把双手交给了肌肉记忆。

    经过近半个月的摸索,是时候检验一下练习成果了。

    从音阶过渡到琶音,近来他所有练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建立新的手指记忆。

    即不依赖原有的手指肌肉记忆,也不依赖这具身体原有的肌肉记忆。

    是以一种兼容的心态形成一种新的手指运用习惯。

    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将意识彻底放松。

    速度慢的时候还好,忽然加快一些就问题层出。

    这一段李安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比如某根手指突然性的不听使唤常常发生,比如偶尔还会出现连续折指的情况。

    好在凭借着强大的自我安慰能力,熬过最初的一周,后面的情况渐渐开始好转。

    每天加一点点速度,在每一个速度下感受手指演奏不同音量所需要用到的力量。

    在不同的发力点手指的运动轨迹。

    昨天在少年宫里他还小秀了一段莫扎特的K545,引的周围不少小朋友的围观。

    十三分钟过去,随着一组明亮耳朵双手和弦落下。

    李安抬手。

    低声呵出一声:“牛逼。”

    接着忙拿过手机完整的听了一遍。

    效果听起来甚至比他演奏当中听起来的还要好。

    起身在教室里来回走了几圈,待到心情平复下来他才重新回到钢琴前坐了下来。

    没有什么是比看到练习成效更让他开心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他的方向对了。

    这也多亏了萨米尔的手指练习方法给他带来的启迪。

    论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

    “大师不愧是大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