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熊杰-第2/3页





        他在屯营任职,李丽质接手百骑,平时都在北门训练、宿卫,彼此还算熟悉。

        李丽质当然不会告诉他自己正在质疑他的人品……

        事实上常何此人八面玲珑,待人友善,李丽质之前对他感官还算不错。

        问题是今天去了趟罗府,出来一看感觉什么都变了。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没什么,只是在思索一些关于百骑的事务……”李丽质半真半假应付了他一句。

        “公主初掌百骑,难免琐事繁多,假以时日相信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常何自然而然借着她的话风说了下去。

        李丽质也确实烦于一些琐事,微微点了点头。

        百骑原先由南衙诸卫统管,领头的正是左武卫将军李君羡。

        李丽质接手百骑后从南衙分离出来,作为一支独立的亲从力量存在。

        问题是少了诸卫那些处理大小事务的官员,琐事慢慢堆积起来,谁看了都心烦。

        所以,她考虑是不是补充一些属官。

        “眼下百骑无人可用,凡事都须亲力亲为……”

        李丽质突然想到常何在此驻守多年,人脉颇广,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问道:“常统军若有合适的人才,不妨推荐给我一二。”

        只需知道姓甚名谁,她向父皇直接要人便是。

        听了李丽质的话,常何有了一个明显的迟滞。

        倒不是没有好的推荐,只是向上推荐人才这种事情不可随意而为之。

        若推荐的好,还能捞到一点点功劳。

        若推荐不好,反而吃力不讨好,连带自己的能力都会受到质疑。

        “不知公主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

        常何略作沉吟后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辩?有雄杰?”

        李丽质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此话出自三国刘劭所著之《人物志·流业》。

        他将人才的类型分为十二种: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和雄杰。

        “清节家”是指那些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值得人们学习的人,延陵和晏婴就是此类。

        “法家”是指善于制定法规制度,从而使国家强盛,百姓富裕的人,管忡和商鞅就是此类。

        “术家”是指有深刻的思想,反应机敏,策划和谋略都能出奇制胜的人,范蠡和张良就是此类。

        有一种人兼有德、法、术三种才质,并且他们的德行能够引导社会风气;他们制定的法律能使天下人觉得公正,他们的谋略能安定天下,治理国家,这种人是国家的杰出人才,称为“国体”,伊尹、吕望就是这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