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第3/4页



        徐娘转身看见夏黍,笑了笑说:“我这准备收了,有什么我们晚点再聊,要不要来碗面?”

        夏黍应道:“行!正好想着吃什么呢。”

        不一会儿,徐娘端了一大碗面过来,上头有油豆腐、虾、笋、还有一样夏黍没吃过,像是脆脆的肉有极其鲜。面上撒了她喜欢的芫荽,看着色味俱佳。吃一口,面条爽滑,汤汁鲜甜,夏黍把整碗面吃的干干净净,一滴汤都没剩。

        吃完要给徐娘面钱,徐娘推拒着说第一次请她吃。夏黍也不倔,帮着徐娘一起把碗筷洗了,然后收了外面的桌椅,两人就一起散步回去了。

        路上夏黍问徐娘说这面叫什么,徐娘说是三鲜面,夏黍也知道了原来那个没吃过的食材叫墨鱼。

        徐娘还问她今天都去做什么了,夏黍便把今天吃的东西数了一遍。徐娘调侃道:“这么多东西吃进去,也没见你长肉。”

        夏黍想了想最近前面这处又长了不少,不过这事也没必要跟徐娘说。又说了今天自己去听得说书内容,徐娘羞着脸戳戳她肩膀,直言她都不害臊,这等子事情竟然跟一堆大老爷们去听。夏黍从小父母逝去,也没人管着她,自由的很,便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束缚,自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的。

        两人到家时天色已经晚了,徐娘说自己房间有油灯,让夏黍一起去她屋里头聊天。

        这才知道,原来这小食肆是徐娘家业。当年徐娘的父母回老家省亲,不巧碰上天启末年战火纷起,整个村子都被歹人袭掠一空,两个人便再也回不来了。夏黍深有感触,便也说了自己的故事。得知两人有同样的遭遇,徐娘抱着她哭了起来:“可怜的孩子”。夏黍也轻轻拍了徐娘的后背安抚。

        之后徐娘缓了心情,又说到她相公是个赘婿,身体不好,早几年走了,如今这个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经营着这家小食肆,味道做的不错,地段也好,有很多老食客都会来照顾她的生意,日子过得也不错。就是觉得家里头太冷清了,就蛮把屋子挂出来出租。

        虽然夏黍没什么钱,但是也很心疼徐娘的不容易。

        徐娘说着说着,不知道又想起些什么,眼里开始含泪。夏黍见不得美妇哭泣,看着时机转移了话题,问:“这之江商会是做什么的?”

        徐娘解释道:“这商会是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商人牵头组织的建立的,维护一地商人的权益,也方便他们交流信息,有不利于本地商业发展的事情也能一起交流。都是有钱人玩的,像我们这种小食肆,是没资格进去的。”

        夏黍又问了集贤书院。

        “这集贤书院,是四大书院之首,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吸纳天下学子来这边读书,里面有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文学大家,教书先生都是科举出身。但凡是个有志气的读书人都想进集贤书院去,经过名师点拨,离金榜题名更近。”

        “那女子能进去吗?”

        “没有听说女子进书院的,这读书花费也不少,笔墨纸砚都不便宜。像我们这种平民女子根本没有机会读书习字,有钱人家的小姐连抛头露面的都少,不可能跟外男接触。一些家庭注重读书的,也是请人到家里教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过前朝的时候集贤书院偶尔会在书院前面开讲学,平民百姓可以听,就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打算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