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八章



她早就规划好了路线,从这边走到县里,坐驴车去广信府城,再从府城转驴车去之江府。

        县里就是两个镇的距离,到那边需要花两个时辰多,一路上去县里的人很多,她也不怕走错路。跟着大家往前行,看起来就像是扎堆一起走。

        县里头果然比镇上大了很多,人来人往的,她找了个面善的摊贩,问了下哪里可以搭驴车,一路上又问了几次路,才找到地方。

        马行的人说他们一天只有一趟去往广信府城的驴车,马车会快些。又看了看她的穿着,是普通老百姓的短褐,建议到:“这马车去府城要三十文一个人,你身子板看着还挺结实的,年纪轻,可以考虑走过去,不然只能等明早的驴车了。”

        感受到这位马行小哥的善意,夏黍问道:“那往府城去需要花多少时间?”

        “十个时辰左右便能到,你现在走,连夜赶路,明晚之前定能到。”

        谢了小哥,又问了路,然后顺着驿道往府城方向去。这一路上也有指路的石碑,可是她不识字,老难受了。心想:要是有机会肯定要学习识字。

        其实选择走路去府城的人也不少,也有孤身前往的,她是尽量靠着人多的地方一起走。遇到有好几条岔路的,就又询问了几个人,如果都是指的同一条路,她就往那个方向走。当年逃荒的时候,就有人心险恶的,故意指错路。

        到了晚上,不管是带着老人孩子赶路的都没有停下来休息,夜晚比白天更危险,虽说世道太平了,也会有抢东西的。这些对在深山中生存了几年的夏黍来说倒也不算什么,就是她兴奋的很,根本睡不着,晚上也就不在路上休息了,摸了摸腰间宁大哥给的匕首,一路往前疾行。

        第二天辰时,远远就看见了一个两丈多高的厚实城墙,城门前一大片空地上都是络绎不绝的往来百姓。左边的门看着是进城的,右边是出来的,中间的大门紧闭着。

        她走近了些,在城门口观察了一下,排队进城。守门的官差会询问一下,进城做什么的,再把来往信息登记在一个册子上。如果是有货物进出,会先检查一下,再把货物信息也登记上去。对你有所怀疑,才会详细盘查并搜身,一般没什么问题都会放行。

        其实夏黍还随身带了能证明身份的户贴。这户贴是之前登记完户籍后,官府盖章发下来的。上面标着姓名、籍贯、身份、几几年生人,样貌特征。当然,没用上是最好的,省的还要被盘问女扮男装的事情,然后被怀疑并扣押。

        其实夏黍能出远门,自由出入关隘城池,很大的原因是大靖朝初建,人口流动大,一些人员迁徙还没有归置到位。像他们这批较早发放种子的人,是最先登记户籍信息的。有很多流民没有稳定下来,连田地都没办法分配,现在都还吃不上饱饭。

        要是在前朝没有动荡的时期,想要出远门都是要申请路引的。路引要带上官府规定的资料去府衙申请,上面标注出行时间事由,人员信息等。还会根据出行事由规定返回期限,如果违期,还得提交原由,由当地官府审批决定。

        像夏黍这种普通老百姓,一没有亲戚投奔的,二女子又不能考取功名的,想出门远行是极其不容易的。当然,这些对于现在的夏黍来说,并没有影响。之后大靖朝会不会再次实行这种制度就不是现在能知晓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