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书中藏金



  热门推荐:

  但这疯子好像不是那种正常的循规蹈矩的医者,也许是想要另辟蹊径来给郑道疗伤,也不知道他这些颠三倒四的方法是在哪学的。

  博览群书的疯子似乎找到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法,其中给他启发最大的就是道教经典《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第二章记载的内容引起了疯子的注意,他隐隐觉得这就是自己现在要找的东西,这就是自己下一步治疗的依据,因为这一章记载的主要内容就是元神与识神。

  而郑道此时还处于昏迷状态就是因为他的元神已经伤重难医,如果只是单纯的在郑道的元神上着手治疗可能效果会微乎其微,所以只能是另寻他路。《太乙金华宗旨》就对元神和识神有了详细的分析和记载:

  吕祖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

  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问天心不能动乎?

  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通灵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宫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

  丹道,以精之水、神之火、意之土三者为无上之诀,精之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之水为基。凡人以

  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为身也。

  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知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

  觉则冥冥焉,渊渊焉,拘于形也,即拘于魄也。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

  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虽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之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结,而圣胎可结矣。

  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炁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

  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

  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物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也。”

  这段记载被疯子反复琢磨思考,结合自己以往的认知和经验,疯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认知:识神属火,其性易动难静,与元神属水,本性清净相反。

  因此,当识神过用则会干扰元神对生命活动的主宰和调节作用,而造成各种功能的失调。两者的关系或如日月,识神火性,如日;元神水性,如月。

  自然界是日显则月隐,月显则日隐。元神、识神亦如是。元神就是人的无极本体,而识神和人身,就是人的阴阳两面的显现。

  元神作为人的无极本体,它是超生阴阳之外的根本。修真,就是要修炼元神,使被识神控制的命运,重新回归到元神里。

  疯子觉得他总结出的这些东西可以在郑道身

  上进行试验,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对郑道进行治疗,因为疯子也只是停留在对这种病症的理论阶段,从来没有实践过,也再无他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