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一夜所获



  “喔喔喔——”

  卯时码头起雾,河边的渔家公鸡报晓,东边逐渐明亮。

  安静的青花舫随河起伏,亭阁内三女谈话被鸡鸣打搅。

  琴玉下意识说:“姐姐天亮了,咱们要回去了。”

  阿香点头起身,才想起自己还领着差事,坐下笑说:“险些被你搞糊涂,妹妹别忘了今夜来做什么,公子未醒,你我怎能擅离职守?”

  “对哩,小妹把这个忘了,都怪差事太舒服,与弦月妹妹欢谈之下,忘记了正事。”

  琴玉掩口而笑,转看公子肉身,不知什么时候他额头梦境消散,百窍清光退回身中。

  弦月换上一枝香引燃道:“你俩听我主安排就是,那破坟地岂有这里欢乐?走吧姐姐们,公子那边功课收了,我们该回画里。”

  琴玉不舍说:“我们不能礼见公子吗?”

  “不能。”弦月一言斩断她们念想:“主公说,公子读书不能被外物搅扰,就是他家书童也只许早晨来探望。”

  “该你们见时,自然领你们相见。要懂得礼数规矩。”

  “妹妹教训的是。”

  阿香低头听命,琴玉不敢多问,二女前后跟着弦月出亭阁。

  下至船舱,见画卷表面香火已散开,刘公子一手持书,在与高夫人、荀舫主谈话。

  有了昨晚教训,她们不敢在外偷听,随弦月拉扯入画,落在江水画舫上。

  ……

  山上雅居庭园。

  刘彦精神奕奕,大谈今夜粗读《诗经·国风》感受。

  这一晚,他大概读了三十篇经中诗歌,初得其中滋味,觉得意犹未尽。

  “夫子说,《诗经》三百篇,一言概括便是‘思无邪’。”

  “后世一些人,却把诗中男女之情,思念之心,视作男女奔淫,实则是自身污秽。”

  “不怕舫主二姐笑话,小生曾经也如此认为。”

  “之所以长大不读《诗经》,就是怕里面的情诗污浊自身……”

  “今日重读五经之首,真是另有一番体会!”

  “小弟从中看到了古代君子天性。他们直言表达爱慕,这是赤子心性!”

  “不像现在的人,相思藏在心中化作苦思,落个无病呻吟。”

  荀舫主、高二姐各带笑意。

  二姐问:“妹夫明白了君子赤子心,那又该如何?”

  “自然心如赤子,这般才活得自在畅快!”

  刘彦顺口接话,蓦然心有所悟,知道二姐这是教他定心性,持书礼道:“小生明白了。”

  高二越发赏识此君,摇扇起身:“我来助学,作用就在此处。适当时候当助君一臂之力。不然只是旁听,谈何助学?”

  “世才今夜可继续细读《诗经》,不着急吞咽,越细致越好。”

  “其他三经四书,都放在白天修学。”

  “三经四书?除去《诗经》,不该是四经四书吗?”

  刘彦好奇,不知她把哪部经典从‘五经’之中摘了出去。

  荀舫主道:“我和高二商议过,先不叫公子读《周易》。”

  “此书乃百经之首,有通天玄妙,你现在读只能自添疑惑。而我俩不善易学,无法与君解明。”

  高二姐附和点头:“《易经》一书,包含天地山川风水雷泽,六十四卦运转乾坤,相比于儒术,也是独一门的学问。所以称它为百经之首,儒道首经。”

  “想明白易学,首先要做通儒术,儒术不通,易学难成。”

  “自古多少名家儒士,倾尽一生修习《易经》,也不敢称行家。最多选其中一卦,为一生所用。”

  “百年来,最有名的易学宗师是伍先生。可惜他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唤作秋月,现已死去。他一生所学即将失传。”

  “伍先生,伍秋月……”

  刘彦心神明亮,一念想起《聊斋·伍秋月》一章,问道:“伍先生可还在世?他家住何处?”

  “妹夫想拜他为师?”

  高二走两步思说:“这先生倒还在世上。只是女儿死后,他居无定所,步行大川,结交仙道,以游山为乐趣。要找他却不容易。”

  “不过,我可联系七姓同族,请他们留意一下,遇到便告诉妹夫。”

  “这倒不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