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久闻不如一见-第2/3页





        杨晟更是为难:“宋大人,不是银子的事,咱要是说了,可就把那黄老爷得罪死了,以后在涿州也就混不下去了。”

        话音还未落下,杨晟夏然而止。

        地面之上,又多了一锭银子,还有几十张宝钞。

        杨晟深深的吸了口气。

        他也不想说啊,这宋大人给的实在太多了。

        而后,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决然:“宋大人,咱对您钦佩万分,就跟您说实话吧。”那驸马都尉黄镛暗中经营着一家米铺,朝廷过来赈灾,给灾民施粥,他那米铺的米粮就完全卖不出去了,所……”

        原因,呼之欲出。

        宋青山暗自沉了口气。

        按理说,朝廷赈灾跟黄镛买米粮没什么直接关系,因为赈济的灾民基本买不起粮

        可问题就在于朝廷赚灾,无形之间致使灾民的数量,增加了!

        先前一些个能勉强糊口的百姓,纷纷加入了灾民的行列,宁肯日后帮朝廷干活也不花钱买粮。

        这也就直接影响了黄镛米铺的销售。

        于是,黄镛铤而走险,跟朝廷,或者说跟他,对着干!

        略做思考,他转而道:“黄镛在城外施粥,准备施多久?”

        “能多久,撑死也就是三五日。”

        杨晟大咧咧道:“那黄镛还要指望售卖米粮挣银子呢,哪里舍得无偿施舍给灾民。”

        宋青山轻点头,暗自愤懑着。

        那狗贼黄镛,所图不小。

        施粥,做样子给朝廷看,等于告诉朝廷,那刘能横征暴敛,我这个驸马却一心为民。

        日后呢?

        粮食不够甚至是没有粮食了,怎么办?

        向朝廷哭穷!

        朝廷又不能眼睁睁看着灾民饿死,有黄镛这个赈灾大善人,自不好再委派其他人

        自然而然的,赈灾涿州的重担就落在黄镛的身上。

        届时,朝廷的米粮运送过来,完全由黄镛分发,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

        “宋大人,小的能告诉您的,也就这么多了,您看……”杨晟弓着腰开口。

        “行了,去吧。”宋青山挥手。

        “好嘞,小的告退。”

        杨晟笑着,悄无声息的收了银子宝钞,转而离去。

        宋青山略微皱眉,略有所思。

        这事,有一点小麻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