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孝子



  玩归玩,笑归笑,既然谢宝庆把脸都递了上来了,顾廷烨要是不打,岂不是辜负了谢宝庆的一片真心?

  趁着谢宝庆重整旗鼓,准备辞藻的功夫,顾廷烨决定了要作的诗词。

  就决定是你了,上吧,东坡先生!

  啊不对,这个时候苏轼应该还是个孩子,该叫小苏才对。

  小苏啊,别怪我抢了你的风头,咱们得讲先来后到不是?

  顾廷烨长身而起,负手而立。

  “我不落笔,是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好了,怕你们忽略了我的词,既然你强烈要求,那我只能赋词一首了。”

  众人闻言惊了个呆,都是觉得顾廷烨狂妄自大,什么叫字太好,忽略了你的词?

  敢情你觉得你的字比文采还要好?

  顾廷烨走出长桌,往前走三步,又往左走四步,站在窗前,眺望悬于空中的明月。

  “戊戌中秋,樊楼饮宴,作此篇,兼怀亡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顾廷烨远眺皇宫大内,低吟道。

  不过是刚一开头,众人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何事长向别时圆?”

  沉吟片刻后,顾廷烨神情悲切继续道,伸手像是要拿住那轮明月,又不敢用力。

  众人的视角中,顾廷烨迎风玉立,在月色的映衬下,飘然若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顾廷烨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高声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句一出,众人直感到头皮发麻,一股灵气直冲天灵盖。

  顾廷烨诵完后,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破坏了此时此刻的意境。

  涑水先生等人也随着顾廷烨远望明月,怔怔不语,而谢宝庆、赵志平以及李大人却是一脸铁青,仿佛吃了米田共一般难受。

  良久之后,王老忽然叹了口气,眼角泪光闪闪。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子,你忒不是东西,又让我想起了我那身在异乡的亲人。”

  说完之后,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老王,你怎么能骂人呢?我那侄儿说的不得此时也在望着这一轮明月,比我这个孤零零的老东西好到不知哪里去了?”

  “此等旷世佳作,我等何其有幸!”

  “当浮一大白!”

  朱老宽慰了些许老友,亦是饮尽杯中酒。

  “诸位同饮此杯!”

  “骤闻此词,不禁怆然泪下,让诸位见笑了,还请小郎君莫怪。”王老给顾廷烨道了个歉。

  其余得上三楼的才子佳人们也是深有感慨。

  “王老思念亲人,我等亦是心中戚戚。”

  “都是这位小郎君作的词太好了,让人感同身受。”

  “大才啊,我看此词定能流芳千古!”

  “如此佳作才算得上是第一之称!”

  “我等心服口服。”

  听得几位大佬推崇备至,见众人为顾廷烨的词心悦诚服,谢宝庆几欲疯狂,恨不得给自己两嘴巴子。

  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嘴,非要去撩拨顾廷烨,这下子是闯了塌天大祸了啊!

  再看看赵志平和李大人那冰冷的眼神,谢宝庆心乱如麻。

  疯狂寻找顾廷烨词中的破绽,陡然见看到了顾廷烨正对着深宫大内,脑中浮出一个想法,当即诘问。

  “吒,顾二郎,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对着皇城大内说思念亡母?你有何德何能?”

  涑水先生也对此产生了疑问,倒不是觉得顾廷烨冒犯宫闱,而是听其诗,惜其才,想要了解一下词中的故事,便说道:

  “小郎君对此可有什么说法不成?”

  “先生有所不知,学生乃宁远侯爵府嫡二子,今日作此词实乃有感而发。”

  “侯府幸得陛下恩赏,本该阖家进宫叩谢,却不知是不是母亲忧心学生的学业,以致于将学生忘在了家中。”

  “此时登高望远,正好看到了宫内灯火通明,想是母亲定也在那里,仿佛触手可及,方才情不自禁。”

  顾廷烨说的情真意切,塑造出了一个思念家人的孝子形象,涑水先生等人也是深受感动,但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