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呸,阿谀逢迎的奸佞!-第2/2页



  调查之人实在无可奈何,着实找不到更为优秀的邕王子嗣,只能把赵志平夸的那可叫一个才华横溢,是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时精通诗词歌赋。

  这把邕王听的心神摇曳,觉得这赵志平果然继承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实在是自己的好儿子,忙不迭的就把远在徐州的赵志平给召回了汴京,又匆匆定下计策。

  还未至中秋,邕王早早的串通了淑妃给老皇帝吹的枕边风,说了一句:“何不与民同乐,让那些个才子佳人的赋诗一首,留作佳话。”

  这才有了樊楼中秋节搞活动,为的就是让赵志平出一出风头,扬一扬才名,彰显一下他邕王的儿子一样是才高八斗,把兖王父子彻底比下去。

  因此,深知邕王这个便宜老爹秉性的赵志平,才没有为谢宝庆强出头的意思,个人意气,又怎么比得上邕王的大计,若是坏了大事,他这个庶子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老皇帝坐在龙椅上问一旁的太监。

  “回陛下,已经戌正了。”太监低头小声说道。

  但这番动作却是被文武百官看在眼里,都是正目以视,不敢懈怠。

  就像一个班的学生都在低做题呢,突然班主任在讲台上弄出了点什么动静,所有人都会抬起头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好啊,一会儿众卿家可要好好评一评我朝的青年才俊,看看我大周的未来才是。”

  老皇帝刚把樊楼作诗以记中秋的事说出来,龙图阁直学士魏大人就刷的跪了下来,拍上了彩虹屁。

  “陛下英明仁厚,心忧学子,实乃天下之福!社稷之幸!”

  “陛下胸怀天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言重了,朕不过是想看看我大周的年轻人。”

  “要是众学子们知道陛下如此厚爱,必会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

  看着这君臣佞幸的场景。

  邕王这边见情势大好,尽在掌握之中,不由露出了肥腻的笑容!

  却没看到一众文官大佬们的神色不对。

  韩相公见此情景,心情与邕王截然相反,如同吃了七八只苍蝇。

  心中暗骂一声,呸,阿谀逢迎的奸佞!

  现在这些大臣,不思为君分忧,只会曲意逢迎,真是不当人子!

  现在这些学子,不好好钻研学问,尽会做些阿其所好的事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当即打定主意,一会儿无论送了什么诗词过来,都别想在他面前讨了好去!

  不把你们喷个狗血淋头,怎么对得起天下社稷?

  今天,就让你们试试我的唇枪舌剑还利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