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二更合一-第2/8页





        以后再有人提起她,都会说一声贤德之人,爱民如子,天下楷模。

        这样的在民间声望过高的女子,皇家果然不会便宜外人。

        康熙故意把这风声传到民间。

        老百姓们听后,都奔走相庆。

        仁德的太子是天上派来辅佐圣天子的神子,能发明出那么多造福老百姓机器的准太子妃,肯定也是天上派来负责圣天子的神女。

        神子和神女,果真是天生一对啊。

        我们老百姓,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啰。

        太子和准太子妃的声望变得越来越高,并没有影响康熙的地位。

        康熙现在几个能干正事的孩子,都被称为是神灵星官降世,连胤祉也如愿以偿拿到了属于他的神仙称号——民间正在为他是文曲星君还是龙九子负屃而争论不休。

        那么能生出这么多神仙儿子的康熙皇帝,他本身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吧?

        记胤祉能获得此文名,不是因为他逼死了几个官员,而是他在报纸上吵架的马甲号爆了。

        报纸造价仍旧很高,卖十个铜子,但比起其他书籍来说,便宜太多了。

        认识字的人总会有三俩也认识字的好友,大家一起凑一凑,轮流购买,每期报纸都能看;

        茶馆酒楼的评书先生多了一项读报纸的业务,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读报纸上文人们的辩论,比话本还更让热血沸腾;

        街头巷尾也多了一些读报纸的老书生,他们大部分人不要钱,只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老百姓多了解一些东西。

        老百姓们一般都会在听完报纸后,悄悄留下些东西,一个鸡蛋,一把米面,一尺布头……悄悄放下,悄悄离去。

        老书生打开门,往地上一瞅笑着拎着东西回房。

        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总说百姓愚昧不知恩,百姓真的不知恩吗?

        报纸已经发行了好几月,至少京中老百姓已经习惯报纸的存在,并根据报纸的辩论激烈程度,来判断哪些人是真正的有才之人。

        如胤祉这种一喷多且年幼的“文人”,自然是大才。

        于是胤祉突然扬名,就可想而知了。

        文人们见到胤祉扬名的办法,很想模仿。

        康熙把报纸抓得特别严格,现在只准京中出版报纸,其他私自印刷报纸议论时政都是死罪。

        即使地方上想要将报纸改个名字,弄个什么“文人清谈”之类的名字,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与皇家出版社竞争。

        从成本上来说,有新印刷机后,印刷的量越大,成本就越低。

        京城的报纸,就算运到边疆、甚至海外,其价格也比本地文人豪强们自己折腾的“报纸”要便宜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