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更(15w营养液加更)



陈廷敬在听到太子将要去西方签订条约之后,  立刻跪求康熙,辞去身上所有职位随行。

        有陈廷敬这个带头作用,许多汉臣也咬牙辞去身上职务,  跟随太子出行。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许多人的祖籍就在沿海一带。

        为了地方台湾,顺治和康熙初年的迁海令比圈地令对百姓的危害更大,  生灵涂炭堪比天灾兵灾。

        他们从书籍中得知西方的崛起和危害之后,就天天提心吊胆,  生怕大清再来一个迁海令。

        还好康熙是个拥有雄心壮志的头铁帝王。他得知西方的强盛和残虐之后,想的是打出去,打出大清的威风,  让西方殖民者不敢染指东方。

        这次太子出行,几乎就可以决定康熙今后对沿海政令的态度。他们拼着可能会死在远航的船上的最坏可能,也要陪同太子出行,协助太子处理好这次大事。

        反倒是满臣中几乎没有年纪大的文臣随行。

        这不怪满臣不想来,  而是能干的满臣太少了。康熙连贪污受贿都不敢砍狠了,  一群人乌压压跟着太子出访外国,朝中政务谁来处理?

        汉臣中人才众多,还有科举补充,  所以康熙才会放行。

        陈廷敬自请跟随太子出行,并非是为了沿海,而是为了整个炎黄。

        改朝换代对于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老百姓来说,  其实没什么所谓。

        即使统治者为少数民族,  那也是肉烂在自家锅里,  东方文明仍旧在延续。

        华夏是一个文明聚合体。无论哪个朝代,  都祭拜炎黄,  都祭拜祖先,  都承认先朝圣贤,都会把历朝历代名臣搬进圣庙中。

        即使元朝和清朝上层有自己的文字,但官方和民间仍旧以汉语为第一同行语。

        书同文、车同轨,无论后世认不认可始皇帝,但所有的王朝都存在于始皇帝的余荫下。

        若那些长相和东方人迥异的西方人统治,那么以他们对待其他殖民地的态度,咱们文明的根肯定都要被掘烂了。

        陈廷敬发现“西祸”之后,就对传教士特别警惕。

        他发现传教士会用特殊的语言交流后,就找人偷听和解读,发现这些语言是他们的“方言”,就立刻学习了这些方言。

        陈廷敬语言天赋极佳,现在一门外语掌握了四五门方言。

        汉臣中如陈廷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毕竟他们是曾经在天南海北都能和当地老百姓聊得尽兴的“普普通通父母官”。

        陈廷敬注意到这群传教士在嘀咕之后,就假装听不懂,把他们的话都记下来,每日记录给胤礽和胤禔,希望胤礽和胤禔不要被传教士蒙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