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得失



杨旻把利弊说了一遍,虽然他们付出了陶罐,但是来的时候陶罐带着也方便,回去也不方便。

        而且陶罐不过是泥土做的,现在族里做起来也很简便,给附近别的部落他不愿意。

        加上虽然付出一部分食物,但是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还可以和这个海边小部落打好关系。

        这次杨旻教他们晒盐,这样这些人只要花一部分时间,不需要用陶罐煮就能得到白花花的盐,青鱼部落的人也是很乐意的。

        这次回去路上大家心情也不错,这次背回来的盐大概可以用到明年。

        平时煮食食物放的盐并不是那么咸,部落主要用盐是丰季腌制食物,适合保存。

        这边天气不比山那边,山那边丰季已经很凉快了,甚至是有些寒冷。

        这里的丰季刚开始还有点热,后来渐渐凉爽,所以有盐腌制,能防止食物腐烂。

        第七天终于到达部落,时间还早,正是半下午,外出的族人还没回来,只有部落玩耍的孩子高兴的过来迎接他们。

        孩子总是喜欢大人回来,因为大人一般回来都会带回食物,哪怕现在吃不到,晚上也能吃着。

        杨旻摸了一个三四岁孩子多小脑袋,这是杨猛的孩子,叫杨陶罐,杨旻一开始对这个名字很无语。

        后来还有叫竹篮、藤篓、围墙、盐、铜斧的,杨旻也就接受了。

        千奇百怪又接地气的名字。

        杨旻拿出一块漂亮的小贝壳放在小陶罐手里,小陶罐拿起小贝壳高兴的跳了起来。

        差不多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块贝壳或者海螺。

        这是每次出去海边的人都会带回来的东西,女人和孩子都很喜欢。

        原始社会虽然是公有制,但是有一部分东西是个人物件,比如说工具。

        狩猎工具是发到个人手上,一个人习惯用什么狩猎工具习惯了,不好更换。

        还有也免得大家回来狩猎工具往那一放,用坏了也没人知道,第二天会有很多麻烦事。

        所以各人的狩猎工具自己保管,用坏了也会自己想法子修理。

        而别的工具因为分工,各人管好自己的工具,这些别人都可以借用,但是还回来的时候保管的人还认真检查。

        杨旻知道生活条件提升以后,慢慢私有制会成为必然。

        只有私有制才能推动后续的发展。

        就像现在,杨旻拥有的绝对话语权,他自己拥有的东西相对就比较多。

        只是现在这个势头还不是很明显罢了。

        杨旻回到家了一看,鹿冰不在家,应该是跟着采集队出去采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