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寻找爸爸的足迹



  韩通出乘前,刘主任把他带到王有民师傅面前。

  “王大车,这是副司机韩通……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可是铜川线最优秀的火车司机。”

  王师傅握住韩通的手,热情地说:“漂亮的小伙子,欢迎你来三岔口。刘主任埋汰我哩,我段最好的火车司机是你爸爸韩大路。”

  “王师傅,我是来接受改造的……只要您不嫌弃我就行。”

  “怎么是来改造的,段上发了文件,今后,凡是冀东机务段的火车司机都得来铜川线锻炼,这是我段劳动用工改革举措之一,你是第一个,一定能为后来者开个好头!”

  “哈哈,看来我是个实验品?请您今后多多指教。”

  “嘿嘿,你爸爸才是大神司机……我就是个熟练工。”

  韩通和王师傅的对话,把刘主任逗得哈哈大笑。

  “不要互相谦让了,抓紧休息,6点就得出发。再见。”

  “再见,刘主任!”

  韩通和王大车送走上级,继续谈天说地,于十一点准时睡觉。

  副司机必须提起上车,这是出乘前的规矩。

  韩通的生物钟准确性高,也许继承了军人父亲的基因。

  5点钟,他蹑手蹑脚去洗漱,也就四五分钟,便走出司机待班公寓。

  如今,冀东机务段只有‘红旗号’实行9人包乘制,其他都是轮乘制,没有固定机车,乘务员遇到那台机车,就开那台机车,司机歇息,机车运转不停。

  韩通问清楚了出发机车,毫不犹豫登上驾驶室,打开电炉子,烧了一壶热水,淘好用毛巾,仔仔细细擦拭机车内部的边边角角。

  其实,每次退乘前,副司机已经把机车打扫干净了。

  出车前,接班副司机再次进行保洁工作,这是机车乘务员雷打不动的习惯,就像军人爱护自己的武器一样。

  咚咚、咚咚。“王师傅,我是叫班员,该出乘了,时间不变。”

  “好的,我马上起。”

  刘师傅揉一揉眼睛,伸了个懒腰,爬起来,趿拉上鞋,走到门口打开灯,一看韩通的被褥整整齐齐,“这个孩子真不赖,不愧是韩劳模的儿子!”

  王师父洗漱完毕,匆匆忙忙走向机车。

  韩通看见师傅爬上机车,“王师傅,开水烧好了,您泡茶喝,我去打早点。您要包子,还是馒头?”

  王师父面带微笑把保温饭盒递给韩通,又给了他几张饭票,“我要包子、稀饭。”

  “好嘞,师傅!”

  韩通跳下机车,走向食堂。

  食堂就是火车司机的加油站,24小时开饭。

  韩通看到挂在墙上的早餐食谱,“师傅您好,请来10个肉包子,两份稀饭。”

  “嗯嗯,年轻人新来的吧?没见你打过饭。”

  “是是,一回生,二回熟嘛!”

  大师傅麻利地把包子和稀饭分装在两个带隔层的饭盒里,“慢走,平安归来,再见!”

  …

  这是食堂大师傅送给每个乘务员的话,虽然火车安全系数高,鲜有安全问题发生。

  可是,在山区铁路上行车,线路上落石、塌方、山洪爆发司空见惯。

  人人希望乘务员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铁路人的共同心愿。

  这一句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嘱咐,是对乘务员的嘱咐,也是对旅客的祝福!

  “谢谢您,我走了,再见!”

  韩通上了车,看一眼表,把饭盒递给师傅,“师傅,还有一刻钟,快吃早饭!”

  聚精会神,正在做机车实验的王师傅点点头,“韩通,你先吃。实验马上结束。”

  “嗯嗯。”

  师徒两人用完早餐,距离机车出库还剩余7分钟。

  王师父又走进机械室,这里摸摸、哪里看看,像个中医大夫,望闻问切,检查机械运行情况,确保机车出库万无一失。

  6点整,机车准时出库……6点20分单机运行至铜川站,联挂10节老K车,于6点35分,从铜川站始发,向玉屏山站前进。

  通过电气化改造,铜川铁路老当益壮,由于受坡道、小半曲线制约,速度依然是45Kmh。

  好在乘务员不再受蒸汽机车烟熏火燎的罪了。

  迎着朝阳行驶,火车仿佛要穿越到远古,沿途的荒凉如同外星球的地貌,令人浮想联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