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 逃兵-第2/3页



  “老妹啊,你的话怎么和刘师傅一样,难道我错怪了韩大路?”

  “有可能,他不是有一个当运转车长老乡,姓啥哩?”

  “姓周,怎么了?”

  “老周惊蛰后肯定回家帮老婆种地,你可以请他去一趟韩大路家看看情况嘛。”

  “嘿嘿,还是我老妹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哩。”

  老妹在丈夫的屁股上拧了一把,娇滴滴地说:“嘻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晚上是不是该犒劳一下老妹啊?”

  老田故意挪过头说:“一天到晚跑车烧火,精疲力尽,哪来的子弹,你绕了我吧!”

  老妹高声问:“真不犒劳?以后三个月别想碰我……”

  老田闻听此言,直接抱起老妹就要上炕。

  “你放开我,真是不害臊,大白天的让人听见多不好。”

  “听就听见,我耕自家的田,种老婆的地和别人有啥关系……”

  没过几天,老周得知韩大路当逃兵的消息,专门找到田师傅了解情况。

  “田大车,韩大路还没有来上班,咋回事儿?”

  田师傅气呼呼地回答:“他是个逃兵……你问我,我问谁去?”

  老周听到这话,心里一惊,脑海里浮现出韩大路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能。

  他颇有些疑惑地说:“田大车你别发火么,我总觉得韩大路不会半途而废……也许其中另有隐情吧?”

  “嘿嘿,你怎么和刘师傅一个鼻孔出气,你啥时候回家帮老婆种地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下周三就是惊蛰,我必须请探亲假回家种地了。”

  “哦,既然你觉得韩大路不来上班,另有隐情,请你忙完地里的活,抽空到他家看看,可以吗?”

  周师傅把大腿一拍,爽快地答应:“这个没问题,我一定当面问他,为什么当逃兵?”

  周师傅休探亲假的头一天碰到了牛主任,主动告诉他……种完田一定去一趟韩大路家。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

  伴随着新春的第一声春雷,1979年第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悄然来临。

  陶潜有诗曰:“春种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伴随着春雷阵阵,经历了早春的懵懂,广阔的农田里耕牛遍地走,勤勤恳恳的农民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精耕细作。

  老周是个勤快人,回到家马不停蹄,帮老婆种地,还兼顾饲养牲畜。

  冀东省是国家主产粮区,大集体时期新修的水利工程作用凸显。

  兴修水利期间,水电建设者上山下河,科学决策,不间断地实施续建配套项目,扩大水利工程战果。

  在平田整地和兴修水利建设时期,由于受农业学大寨浪潮影响,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白天加油巧干,夜晚挑灯夜战,上演了现代版的大禹治水,打造米粮川。

  中央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水利不兴,农业不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如火如荼。

  为了水利建设,十几万人民群众自带干粮,推起独轮车、拉起架子车,你追我赶。

  工地上铁锨洋稿叮当响,肩扛手抬,战天斗地,栉风沐,开山劈石,敢教日月换新天。

  无论春夏秋冬,水利建设工地上,到处可见老黄牛、白骆驼汗流浃背,黑毛驴、红骡子虎虎生威,小伙子铁姑娘争先恐后,一个只有出中华大地上才能形成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令帝国主义风尘莫及。

  经过党和政府的呕心沥血,通过人民群众战天斗地,举世无双的冀东明珠水利灌溉工程,历经七个春秋的连续奋战,全面竣工。

  灌溉区域范围覆盖由原先的两个县十个公社扩大至六个县,三十三个公社,下设十八个水管所,突破灌溉面积翻一番,150万亩耕地获得灌溉,直接受益人口37.54万人,新开发灌溉面积120万亩,改善兴电灌区79万亩,提升老旧水利设施功能……

  老周家的承包地就在冀东明珠水利灌溉工程区域内,他精打细算种了20亩小麦……等地里的活计忙完,老周终于松了口气。

  这天晚上,他对老婆说:“咱们隔壁红光公社有个韩大路,当了逃兵,我觉得丢人哩。”

  “一个外人当了逃兵,你害什么臊?”

  “哎,他和我住一间房,小伙子浓眉大眼……干活是块好料,可惜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