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言为定-第2/4页
“哎,韩大路你猜对了,不像现在,往炉膛投煤,用脚踩一下炉门开关,炉门敞开,再也不用手操作了。”
“牛主任,那个时候,您跑一趟车能烧完多少煤啊?”
“刚开始,货车时速平均二十多公里,单趟跑85公里,大概得投1700多锹煤,差不多十七八吨。”
“我的妈呀,一个单趟投完十七八吨煤,差不多是一火车皮的三分之一啊。”,
“嘿嘿,韩大路,你的数学不错嘛。”
“牛主任这个简单,口算都没问题。”
“1951铜川铁路线开通前,冀东机务段决定以∩3∩(莫特)4233机车为第一趟列车牵引。
当时冀东机务段提出的口号是:‘铜川铁路线通车等同于抗美援朝的第二战场取得胜利,就是向国庆两周年献礼!’”
“哦,牛主任如果我没记错,1951年是抗美援朝最艰难的时期啊。”
“是的,铜川铁路线开通前夕,上级要求对∩3∩(莫特)4233机车进行彻底大修,各部件必须全面检查,完成精检细修,保证质量。”
“这个一定很难吧?”
“不仅仅是难,而是难上加难啊,检修库里没电,白天人不休息,晚上点起煤油灯继续工作。”
“牛主任,没有电,水有吧?”
“用水得靠一台拖拉机从十几公里外的三岔口公社往来拉,维修辅助设备落后。
韩大路不由自主地插话:“条件很差吧?”
“机车检修库四处漏风,只有三台5尺小车床、两台牛头刨床、三台固定式钻床,用拖拉机做动力。”
韩大路十分惊讶地问:“牛主任,机车轮子那么大,怎么能完成彻底检修啊?”
“全靠人力啊,就连2.8吨重的机车主动轮,都靠人力装锻、磨、锯、锉等工序全是手工操作。”
“牛主任,你们太不容易了,吃饭住宿还好吧?”
“我们住在民房和窑洞中,没有劳保待遇,一日三餐玉米面窝头,虽说条件和环境很艰苦,但工人干劲儿很大,每日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工作。”
“多长时间完成了任务?”
“大家三班倒,15天完成任务,感到很光荣,受到上级嘉奖,每人一个搪瓷茶缸,现在我也舍不得扔。”
韩大路用无比尊敬的目光看着牛主任,给他行了个标准军礼,竖起大母指,说:“牛主任,你们老一辈的确了不起!”
牛主任摆摆手说:“嘿嘿,好汉不提当年勇,一切都过去了,走吧。”
牛主任带着韩大路来到三岔口货车运转车间第一包乘组6373号机车前。
他随即大声喊:“老田、老田。”
一张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脸探出车头。
“哦,牛主任有啥事儿?”
“请你下来一下,有话说哩。”
“好嘞!”
老田轻盈地从机头上落到地面,瞅瞅牛主任,瞧瞧韩大路,粗声大气地说:“牛主任,你有何吩咐?”
“老田,跑铜川铁路的司机数你驾驶水平高,能吃苦,我把这个退伍军人韩大路交给你。”
老田赶忙走上前,把双手在工作服上擦了几下,握住韩大路的手,说:“嘿嘿,欢迎、欢迎!”
“老田,你可不要罗成教秦琼留一手,教会徒弟不会饿不死师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