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心之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逻各斯之主”查找最新章节!

  “一条在陆地上行驶的船?”亚里士多德走近了这台机器,他开始仔细观察,希望弄清楚它的秘密。这条“陆行船”的外壳是木制,从表面看不出缝隙,而且被打磨得十分光洁。它有五肘长,两肘宽,半人多高,从外侧看,它的底面平整,看不出轮子或者支架。但是,在两名学者的操纵下,它在离地两个指头高的位置缓缓地移动着,如同在空气中悬浮。

  “运用了操纵气元素的智术?”亚里士多德怀疑地看着那两个白衣学者,他们看起来年纪不算大,站在机器边上,用一个舵盘控制着它的方向,但并没有更多动作。

  “如果他们要操纵空气把这么大的一个物体在平地上滑行,对努斯的消耗一定相当大。”亚里士多德想道,“看起来他们并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种机器。”

  他想起了阿其得谟给他看过的机器“飞鸽”,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吗?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一个人从他的对面走来。亚里士多德认出,那正是上午为自己解围的拉米斯科。

  “亚里士多德,我们又见面了。”拉米斯科一看到亚里士多德就露出了微笑,“你在看什么?是对这台机器很感兴趣吗?”

  “是的,我很没有看明白它行动的原理。”亚里士多德笑着问道,“这是阿启泰的新发明吗?”

  “这确实是老师的作品,不过它只是一个原型,而不是成品。”拉米斯科让两名学派成员停了下来,自己按住了舵盘,“严格来说,它是老师的一个构想,今天只是在进行公开实验。”

  “您能否向我介绍一下这个构想呢?”说完这句话,亚里士多德赶紧补充道,“如果这涉及隐秘的知识,就请不用在意我的疑惑了。”

  “这些知识虽然不常见,但也谈不上隐秘。”拉米斯科倒是很轻松,“我先从一个奇闻异事说起。你从希腊本土来,那你是否知道‘马尼提石’呢?”

  见亚里士多德茫然地摇了摇头,拉米斯科才继续说道:“在色萨利的马尼西亚这个地方,大量出产一种石头。这种石头有着奇妙的性质,它们大多可以吸取铁质物品,甚至可以把远处的物品吸到自己身边。”

  “不仅仅是铁,这些石头自身也会彼此吸引。”他接着说,“但是,将两条马尼提石靠近,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它们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却会把对方推离自己。”

  “同样是一种石头,为什么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会相互排斥?我们的前辈大师很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且做了研究。他们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同一块石头的两面竟然可以有着不同的性质。”

  “也许你听说过,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夹杂了二本原理论,即元素的友爱和憎恶是它们聚合和分离的原因。这一条就源自于我们的学派对马尼提石的研究。”拉米斯科苦笑了一下,“然而,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粗略,而对马尼提石的性质进行系统阐述的,正是斐洛劳斯大师。”

  “斐洛劳斯大师曾经对这种性质的原因做出过解释,他认为,同一条马尼提石,如果切成两半,它的一端和原本与其相连的一端会发生吸引,而与远离它的一端会发生排斥。这说明,这种石头中间包含着两种性质,它们是彼此相反的。”

  “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种理论却恰恰与他的天文学相吻合。”拉米科斯用手比划着,“在斐洛劳斯的教导中,宇宙是一个对称的结构,一个天体必然有着一个与它对称的反天体。因此,在他看来,大地并非宇宙的中心,而在宇宙正中的基点上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焰。以它为对称点,地球在另一侧还有一个反地球,同样,其他星球也都是对称分布的。”

  “这个理论还是我第一次听说。”亚里士多德感兴趣地说道,“不过,这种天文学上的构想与石头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是了解一些我们学派的观点吗?”拉米斯科回答,“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万物的构造与宇宙遵循着同样的和谐比例,如果天体的性质是如此,那么,物体的性质也应如此。”

  “马尼提石就是一个例子。找到一块石头的中心点,它的两面就拥有与对称侧相反的性质,利用这种特性,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一些特殊的机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