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龙脊,庑殿顶-第2/3页



  而木材的话,由于每棵树木生长轨迹不同,木料本身会有细微差别。如果不仔细看,或者不懂其中门道,真的很难发现关键。

  待所有砖石构件,诸如“塔檐”、“斗拱”、“窗洞”、“壁柱”,都被木浆釉料包裹。只见太极宫现场,凭空多出好多新鲜木材。

  然而随便拾起一块,都重得像石头一样,扔水里直接就沉了。

  望着眼前的仿木砖石,张支书和村里长辈们,都有些看呆了!包括拍摄的妹妹,也端着镜头,往砖石构件上靠近。

  人类双眼能分辨超五亿像素,肉眼都辨别不了的事物,那区区千万像素的镜头,更不用说了。无论妹妹怎么拍,画面都不会出现一丝破绽,呈现的分明就是木料本身……

  “我的天呐!这砖石仿木技艺,也太神了吧?一根原木价格老贵了,用砖石仿造成本就便宜老多。”

  “我说老马啊,你整天就知道便宜便宜!没听人家子夜说了嘛,价格是其次的,主要是防火、防虫!”

  “对对对!防火、防虫是主要,这样一来,即使发生火灾,也不怕火势太大救不了了!”

  ……

  工匠组的长辈们一边说着,一边按照图纸,把仿木构件安装到位。

  在李子夜这两周多时间的传授下,长辈们已经能学会看懂结构,不用某人刚开始那么费心费力了。

  随着众人的吆喝,夏宫的骨架也在一点一滴中搭建完成。总共耗费的仿木和木料,足足四十六根。

  “子夜,你来看看,这样是不是就成了?”张书记喊来李子夜,验收初步工程。

  在众人的努力下,原本空旷一片的土地上,日积月累的搭建起一座恢弘宫殿的……框架。虽然目前还没有成型,但基本构造还是显现出来了。

  李子夜看着眼前骨架,检查了里里外外各个角落。最后他点了点头,示意工序完成得不错。

  见到某人点头,张支书和工匠组的长辈们,都高兴的露出笑容。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过目前也只是框架初显,还不到沾沾自喜的时候。接下来的任务,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砌墙。

  别小看砌墙,唐代建筑的墙面工艺,可是历史一绝。通常农家的墙面,就只是简单垒上砖石,然后粉刷就完事了。

  但唐朝的墙,玩得很花……

  只见这时,李子夜带着众人,围绕现场走了一圈,详细讲解每一处墙体,该怎么构建。

  “现在骨架都搭建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要把墙面砌好。唐朝建筑的具体风格是,斗拱很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鸱吻要简单而粗犷一些。它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稍有偏差,会弄成四不像。”

  “屋顶平缓,举高低矮,不能超过前后撩檐枋距离的四分之一。所以这段距离,需要提前空出来,要不然还得把墙敲开重新弄,非常麻烦……”

  李子夜把他“过来人”的经验,传授给张叔他们。这些细节,他可不会藏着掖着。因为一旦失误,那很多工序,都要推倒重来。

  村里长辈们,都极为认真的听着。人心都是肉长的,李子夜对他们这么真诚,他们自然把一切都铭记在心里,涌泉相报。

  “好的,子夜,你就放心吧!包在我们身上!”张叔他们拍着胸脯,向李子夜保证。

  “嗯,加油啊!”李子夜微笑着点头。

  然而就在他布置完墙面工序的时候,“瓦匠组”和“泥匠组”的长辈们,忙不迭的又找到了他。

  “子夜,原来你在这里呀!跟你说件事儿,琉璃瓦和方砖我们都完成啦!还有什么要我们效劳的嘛?”

  两组的长辈们,面带笑容问道。同时目光,还时不时的瞧向工匠组,似乎有一种看看吧,还得是我们来帮你。

  “瓦匠组”和“泥匠组”的效率出乎意料。起初是“瓦匠组”,把琉璃瓦都制作齐了,然后跑去“泥匠组”那边帮忙,把莲花纹方砖也搞定。

  所以他们向李子夜提出申请,希望分担一些其他的活。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砌墙需要大量帮手。于是三组人马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把夏宫墙面,立了起来。并且刷上粉白的涂料,把墙体上的窗棂、斗拱、鸱吻等构件,都安装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