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冬捕-第2/2页





  “过来采个风,拍点东西。”

  “娃儿!”

  许问还没说几句,那边的老石就又喊了起来。

  对着中年人歉意一笑,便带着林度跑了过去。

  “那边还有事,得先过去了。”

  看着两人匆忙离开的背影,中年人眼神眯了起来,从兜里拿出烟,塞进嘴里。

  小姑娘也贴心的帮他点上火,这才有些好奇的问道。

  “干爸,这明显就是个学生,干嘛专门跑过来找他们啊?”

  “关键人家可不是普通的学生啊!”

  “啊?”

  “平时少看点购物网站,多看点新闻你就知道了。”

  ......

  “九点要开始文化演出,你们也可以过去看看。”

  老石从怀里拿出个茶壶,小抿了一口,砸吧了下嘴巴。

  这肯定是酒。

  “这些年来的人多了,这祭湖也没以前那么严肃了,就是走个形式,你们看看就行。”

  祭湖醒网仪式,是这里世代沿袭下来的民俗文化。

  从古代就有皇帝设头鱼宴款待众臣的习俗,奖赏臣子的同时,祈祷江山稳固,风调雨顺。

  设在大湖冰面的表演场地为直径99米的圆形,寓意为“圆圆圣水母亲湖”天长地久,表达松原人守护好查干湖这片圣水,守护好查干湖金字招牌的决心与志向,也有着对冬捕节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之情。

  表演场地周边用湖冰垒砌高1.3米仿古冰墙隔离带,突出北方,地域特点,体现查干湖的冰雪文化,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无数的民俗表演,将在这里上演。

  老石也抛弃了许问几人,去换上表演的服装。

  今天,作为总把头的他,将是这里真正的主角。

  民俗表演结束,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渔把头就走了出来。

  “仪式开始!”

  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

  手持法铃吹奏着海螺、牛角号,围绕摆放着九种供品,点燃九炷檀香的供桌,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熊熊燃烧的炭火。

  转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经。

  查玛舞随之舞起。

  身穿白茬羊皮袄,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威武地进入祭湖醒网场地。

  在摄像机的画面里,是黄帽红袍的喇嘛;是面目狰狞的查玛舞。

  “卧槽!”

  一旁的林度,下意识的感叹了一声。

  文化传承之美,便在于后世子孙,可以在未来,窥以千年历史的脉络,感怀过往人文的智慧。

  此时,一种特别的音调和韵律,也传入几人耳中。

  “啊!长生天,先祖之灵;啊!庇护众生,求昌盛,求繁荣......”

  顺着声音看去,只见老石,左手端起盛满醇香奶酒的大木碗,面对这苍天圣湖,高声颂祭湖词。

  待到祭湖词结束,喇嘛从供桌上端下一碗酒,递给老石。

  老石手指沾上碗中酒,挥手弹向天空。

  “查干湖冬网的大网醒好了,开始祭湖,一祭万世不老的苍天。”

  老石的声音浑厚,穿透力极强。

  几名蒙古族姑娘走到松枝敖包前,将手中的哈达系绕在松柏枝上,蒙古族青年走到表演区内将糖块、牛奶撒向天空。

  “再祭赐于我们生命的大地!”

  老石继续洒酒。

  在一声声诵经声中,老石来到供桌前,高声呼喊。

  “湖神保佑!”

  渔工们一同高喊。

  “湖神保佑!”

  这一幕幕,着实让许问有些震撼到了。

  哪怕这些画面,出现在正片里也不过几个镜头。

  随着仪式走完,渔工们饮完壮行酒,开始进湖收网。

  渔工和渔把头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在五彩汽球的飘舞中,在喧闹的鼓乐声中,在查玛舞的跳动中,飞身跃上马爬犁,车老板儿一声响鞭,马爬犁冲向湖中……


    本章完